

守望净土
江小燕 第二实验小学康华校区
林清玄的《心的菩提》一书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陌生。最近闲来无事仰读此书,感触颇深。这本书是作者写作生涯处于“镜花水月”时期的作品。走进书本你会觉得清净淡泊,语句含蓄内敛,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世,读着读着你会不断观照、感悟,不断丰富自我。
记得《读者》曾经刊登过一篇《清儿不玄林清玄》的文章。这里的“清”是说林清玄的文章清新淡雅;不玄,则是说他的文章平白易懂,从不故弄玄虚。看他的书总让人觉得轻松自然,不经意间,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往往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感动。读他的散文,就会觉得自己的心灵有个安静的去处。
作者在《清欢》一文中提到“人间有味是清欢”。什么是清欢?在作者眼中“清欢”是清淡的欢愉,是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提起简朴的生活,人们总以为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辞去优厚待遇的工作,抛弃公寓和汽车,清心寡欲。其实不尽然,“简单”是平息外部的喧嚣,回归内在的自我宁静真实的自然状态。是一种不求繁复、无拘无束的精神自在;是一种超脱世俗、淡泊致远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选择,让生活贴近自然。作者在文章中说到第一流的人物,是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间有味的人物,是在污浊滔滔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
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会发现很少有人会寻找清欢的滋味,人们一直在羡慕那种香车美女、灯红酒绿的日子。其实我们只是看到他们的潇洒,却无法冷静地感觉到其浮华背后的空虚。以浊为欢,以清为苦,是现代人的生活写照。人格商品化所带来的虚伪、利欲,导致人的精神贫乏、失落。细细品味《清欢》,是让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不管人世间繁华怎样演绎,唯有清除心灵里的垃圾,固守心灵这块净土,才能永久地面对人生。现代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但也是一个物欲横流,处处充满诱惑的社会,几乎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过着那种世外桃源的生活。作为教师,应该定期打扫和洗涤自己的思想,清除心灵里的垃圾,才能更好地享受教师工作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
教师是平凡的职业,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辛劳与清贫。守望心灵这方净土,教师在财富上虽然是清贫者,但精神上是富有者,又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