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姜堰区:智能手机推动助农增收“向云端”
连日来,在泰州市姜堰区娄庄镇娄东村,村委会组织当地农民集中学习全省农民手机应用技能线上培训。不远处村电商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预计8月底全面完工。这是姜堰区大力推进手机应用与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生活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姜堰区农业农村局以高素质农民培训、电商培训等为载体,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焦“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农业生产应用等内容,有效提高了广大村干部、农业经营主体获取信息的能力。如今,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能够玩转手机这个创造财富、发展生产的“新农具”,他们开起了直播,用上了先进的数字农业新技术,成为享受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的“新农人”。

“好吃有营养,健康好生活,来上链接......”今年6月,该区张甸镇26名村支书化身“助农主播”走进直播间,介绍推广藜麦代餐粉、三陈水蜜桃等20余种农产品。该镇为探索“电商+直播+农产品”新模式,借势6·18购物节“试水”数字平台直播,实施“助农百日”计划,即寻找一百名主播,联系一百家专业合作社,开展一百天直播活动,介绍一百种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完成一百万的销售额,让农产品乘“云”上“网”。“第一次带货有点紧张,看到村里群众纷纷到直播间里给我加油助威,让我信心大增。接下来,我们将号召益农信息员和年轻村干部带领老百姓一起玩转直播,讲述村子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优质农产品!”张甸镇高单庄村党总支书记何婷干劲十足。另外,该区蒋垛镇也在今年启动“兴村主播”计划,10名“兴村主播”组团上阵,直播间粉丝超1.5万人,在线人数超2千人,点赞超过5万。手机逐渐成为了基层干部和群众为农产品宣传的“大喇叭”,用“直播流量”撬动村级“共富增量”成为村集体创收的一枚重棋。

在农业生产领域,随着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逐渐成为农场、企业的“云端管理者”,可远程控制自动化生产设备,将“看天吃饭”变成“知天而作”。如该区和盛集团对传统肉鸡养殖系统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由原来的控温控湿1.0版升级至数字化养殖管理2.0版,工作人员仅用一部智能手机,便可对鸡舍内的各类有害气体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调节。肉鸡存活率从85%提高到98%,带动120户合作农户每只鸡毛利增加0.88元,每户年增收6万元。

在泰州市姜堰区溱湖智慧农业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有序进行智能温室大棚棚顶的搭建。据悉,该项目由姜堰区溱湖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亿元,一期投资6000万元,占地面积约62亩,计划打造产业集群、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生产优质绿色蔬菜100万公斤,直接带动当地就业50人以上,每年可开展研学培训及休闲观光10万人次以上。另外桥头香菇园菌棒智能化生产、顾高高标准连栋温室等数字化设施栽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项目落地后将为全市设施栽培领域数字化建设提供样板。目前,姜堰已创成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4家,市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12家。

数字科技是现代农业腾飞的金翅膀,一部小小的手机承载了新农人的“智”富梦想,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手机“新农具”,种上了“智慧田”,姜堰农业正朝着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屈小平 沈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