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9月16日
新闻详情-首页

40年“蝶变” 姜堰建筑名片越擦越亮

2018-12-13 10:14:18

40年“蝶变” 姜堰建筑名片越擦越亮

区建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颜礼明

 

姜堰素有“建筑之乡”美誉,历经日新月异四十载,建筑施工队伍不断壮大,国内外市场迅速拓展,建筑业产值从1978年不足亿元发展到2018年的756亿元,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支柱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姜堰“建筑铁军”用坚强的意志刻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用辛勤的汗水铸起一座座永恒的丰碑。1990年被省政府首批命名为“建筑之乡”,2011年被省政府首批命名为“建筑强市”,2016年荣膺全市首个“中国建筑之乡”称号。四十年风餐露宿,四十年风雨兼程,姜堰建筑业实现了“化蛹成蝶”的华丽转身。

建筑施工队伍实现由农民工向职业化转变。建筑业是重要的富民产业,通过有效转移和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城乡统筹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我区建筑业从业人员在8万人以上,其中2/3的人员来自农村,按照人均年收入6万元测算,每年从外地大约挣回50亿元左右。从事建筑业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渠道,为姜堰的经济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柱作用。一直以来,区建管局高度重视职工培训,每年都到一线项目部组织各类培训课堂,将培训班办到驻外公司和项目部,避免“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建造师继续教育等各类职工来回奔波、影响企业施工进度,每年至少为企业节省培训开支500余万元;同时切合职工需求,区建管局与姜堰中专等院校合作成立姜堰建筑职工培训学校,正太集团与泰州高职院合作办学设立建筑学院“正太班”,齐达路桥与南通航空学院合作办学成立齐达路桥学院,通过组织多层次培训教育,每年培训建筑职工近万人次,努力把“泥瓦匠”打造成业务技能出色、综合素质过硬的新时代产业工人,为建筑从业人员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收入待遇创造了条件。

企业经营模式实现由工程施工向总承包转变。由于底子薄、技术储备不足,改革开放初期,建筑企业大多只能干瓦工、木工和钢筋工等方面劳务分包。为改变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粗犷式经营模式,我区引导建筑企业加大技改资金投入,重视技术、管理和经营方面的转型升级,企业逐步从劳务分包、施工承包向施工总承包转变,实现了建筑业不断做大做强,全区年产值超过亿元的外埠市场从无到有,并逐步发展到36个,仅2018年,就新增3亿元规模市场8个,5亿元以上规模市场3个,10亿元以上规模市场1个,新增驻外办事处4个,新增尼泊尔、赞比亚、马尔代夫、马来西亚等4个境外市场,新签合同额2.82亿美元。积极采用新运营模式,引导企业不断向EPC、PPP、BOT工程领域进军,实现了建筑企业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过渡,近年来,正太、锦宸、正威、中程等重点企业成功介入PPP项目、EPC项目、BOT项目建设,实现由传统单一的工程施工模式向集研究、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于一体的工程总承包模式转变,2018年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项目合同额高达160亿元。

建筑施工技术实现由传统方式施工向装配式施工转变。1978年,我区建筑业企业90%以上是乡镇集体企业;2007年,我区的建筑企业全部改制为民营企业,通过改革创新,我区建筑业逐步从单一的“小土建”施工向综合的“大土木”建设拓展,承揽工程业务范围辐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围绕“实现建筑业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目标定位,鼓励企业顺应发展大势,加强施工现场的BIM技术应用,依托特级资质企业的设计院加强BIM技术信息化的研究,提高企业项目管理的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积极打造智能建筑、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提升企业创新创优能力和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创鲁班奖9项、国优8项、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67项、国家级QC成果奖15项;省级优质工程176项、省级工法81项、省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21项、省级QC成果奖126项;省级标准化示范工地208项。顺应建筑业产业现代化的发展潮流,强化江苏宇辉住宅产业化基地的辐射引领,努力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带动区内其他企业拓展工业化生产链。江苏宇辉2017年成功获批泰州市首家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每年建筑成品预制构件8万立方米,产值达到3亿元。近两年来,江苏宇辉、锦宸集团、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采用装配式建筑项目获得省级节能减排专项补助资金835万元。区建管局还将促成正太集团钢结构住宅工业化生产基地正式开工建设,打造以江苏宇辉和正太钢结构为示范引领的混凝土、钢结构两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形成规模化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资质等级门类实现由房建施工为主向多元化发展转变。我区建筑企业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房建、装修的工程建设领域逐步向房地产、教育、旅游等行业和领域拓展,并实现由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跨越,真正由工程建造者转变为集投融资与项目建设和运营为一体的跨行业复合式全产业链经营者。1978年,全区建筑业企业不足40家,2018年二级以上资质总数达到的215家,其中,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3家,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12家,专业承包一级资质5家,施工领域由原来的2-3个专业门类扩展到19个门类,逐步向市政、公路、水利、消防、桥隧、综合管廊等国家重点投资领域和专业领域拓展,全区建筑业中房建工程与交通、水利、市政公用工程和电力、消防、安装工程施工总量占比正在由之前的79:15:6向70:20:10跃升,产业结构更趋协调合理。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姜堰建筑业花开满园、生机盎然。展望未来,姜堰建筑业将继续发挥改革开放的精神、总结改革开放经验、扩大改革开放成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断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由做大向做强跨越。

12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