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9月14日
新闻详情-首页

姜堰与水不得不说的故事......

2021-01-13 10:06:31

是美丽姜堰的耀眼元素

是三水大地的灵动之魂

近年来,姜堰区深入贯彻治水新方针、认真落实治水总基调,创新“生态河湖、美丽工程”建设理念,奋力治水兴水,锐意争先创优,打造了“秀水环城、丽水绕村”的水韵姜堰名片,让良好的河湖水生态环境普惠民生福祉。

识水性治水患

构筑坚固安全屏障

治水安澜是水利工作的永恒主题。姜堰区坚持把打造安全水利作为第一要务,整合资源,集聚财力,持续巩固防洪、饮水、供水、粮食安全基础。

系统治大水,打通“主动脉”

服务保障国家、省重点工程卤汀河、泰东河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顺利实施到位,航道等级由五级提高到三级。实施淮河流域洼地治理姜堰套闸除险加固工程,增强上下河水系节制及防洪、抗旱、通航等功能。实施老通扬运河、姜溱河、新生产河等区级骨干河道整治,实现畅引畅排。实施单塘河、东方河、三水河等城区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新建一批闸站,加强生态调水、补水和控水,改善城区水生态。更新改造圩口闸631座、排涝站168座,加固圩堤108公里,提升挡排功能。高标准建成防汛防旱决策支持系统,并与省市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为科学防汛提供了保障。

靶向治小水,疏通农田“毛细血管”

以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扎实推进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交通工程等项目建设,统筹协调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整村推进、连片整治,疏浚整治区镇村河道527条,改造电灌站570座,衬砌渠道354公里,有力促进了粮食安全、农民增收。

牵头指导农村区域供水工程建设,投入资金4.8亿元,实现农村引长江水工程以行政村为单位全覆盖,让全区农村人口全部饮上了长江水,同时规范供水管理,实施应急水源建设,保障供水安全。

兴水利秀水韵

彰显河湖治理质效

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姜堰区狠抓“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纵深推进河长制塘长制迈向河长治、塘常清,致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彰显文昌水秀新韵

对泰东河、中干河、周山河等6条区级骨干河道实施水土保持绿化62公里;实施河滨广场升级改造、河长制主题公园、中干河北段水生态修复,建成区镇生态河道48条,打造水美闸站45座,创成省水美镇村35个。率先在全市开展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领跑“合同节水”管理新模式,创成各类节水型载体80个。全面完成总任务面积48.99万亩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在全市率先完成市区两级验收。

持续优化河湖管护新机制

护卫万顷碧波清流

创新“河湖集中管护日行动”制度,推行区级以上骨干河道保洁市场化运作,在全市率先研发应用“智慧河湖”管理系统,实现掌上治水全程管控,全面实现河湖网格管理建设的数字化、网格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组织开展“清洁河湖”突击月行动,累计排查整治“两违”问题1042处、“两清”问题1240件、“四乱”问题1996件,清理非法设置簖网1421处、吊蚌养殖1206亩,清除扒翻种植207.8万平方米,打造了区镇村三级样板生态河道113条。

试点推广“生态保洁”新模式

助力精准扶贫落地

在全市首创“河长制+脱贫攻坚”的河道治理管护新模式,以张甸镇为试点,成立的专业河道治理管护公司,从事河道疏浚与保洁,今年可实现产值482万元,年纯收益可达120万元,参股的经济薄弱村按占股比例分红,年稳定获益10.9万元。公司吸纳低收入农户或边缘户参与河道保洁、苗木管护等工作,通过“定岗帮穷人”方式,每年定向扶持低收入农户或边缘户60户左右,帮助每户每年增加稳定收入2000元以上。

89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