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机制!区数据局在全市率先出台!
今年以来,通过基层治理“巡诊家家到”、人大代表建议、纪委监委监督等渠道反馈,在基层工作中,仍面临民生补贴数据共享难、筛查比对繁琐等难题,存在民生补贴审核发放信息不对称、人工审核效率低、准确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出现错发、漏发、冒领等情况。
为切实破解基层数据
“掌握难、更新难、审核难”的问题
近日
区数据局在全市率先出台
《泰州市姜堰区公共数据
共享赋能“四项机制”(试行)》
以数据赋能
推动基层减负、提升治理效能

抽丝剥茧,锁定基层需求“靶向点”
针对“农村户口计生奖扶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民生补贴筛查比对工作,牵头组织卫健委、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罗塘街道等相关镇街、部门召开数据赋能基层治理座谈会7次,共商数据需求场景及供给数据类型,掌握基层数据共享需求。针对数据需求场景,逐个制定数据赋能解决方案,梳理形成“需求清单”,截至目前,共收集残疾人两项补贴、特困供养人员等47个需筛查比对事项。
破壁连数,织密数据共享“信息网”
建立数据“归集更新”机制,以“数据跑路”代替“人工跑腿”,梳理形成数源部门高使用价值数据目录67项,依托泰州市公共数据平台,组织数源部门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更新数据,实现数据的动态管理,形成了覆盖民生补贴申请全要素的“信息池”。
构智建模,筑牢数据比对“防护墙”
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针对基层民生补贴数据比对事项,构建智能化、场景化的“AI比对”筛查模型,实现数据比对从“人工粗放式核查”向“智能精准化筛查”的转型升级。以“最低生活保障资格审核”为例,整合公安部门人口户籍及死亡注销信息、民政部门救助对象基础信息、人社部门就业与社保参保信息、公积金中心公积金缴纳信息、不动产登记中心不动产登记信息等跨部门数据,构建多维度交叉验证的“AI比对”模型。
精准施策,提升补贴发放“精准度”
通过“AI比对”筛查模型,定期启动数据筛查比对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事项比对。比对工作完成后,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对异常数据进行进一步核实和处理,并将结果反馈给镇街、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基层单位根据反馈结果开展工作。
目前,区数据局已成功为住建局、发改委等8家部门常态化供给数据,为卫健委、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等6家部门完成农村户口人员“计生民生补贴”资格年审、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核查、尊老金等33个事项的筛查比对,比对数据量达100万余条,发现民生补贴及其他事项异常数据843个,缩短“残疾人两项补贴”筛查比对时间达66%以上,极大地提升了部门数据比对质效和基层民生补贴发放的精准度,有效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人工筛查比对的负担,挽回了经济损失,实现了“让符合条件的一个不少,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