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硌坏车轮”到“洋溢笑意” 蛙庄村民众筹20天改写30年出行史
(通讯员 拜雨莲)这几天,白米镇蛙庄村6组的黄大爷心里乐开了花,自家的三轮车终于能稳稳当当地行驶在平坦的水泥路上。
这条承载着村民30多年出行记忆的通组路,雨天积水漫过路基,晴天碎石硌坏车轮,老人买菜、孩子上学、农户运粮都得步步小心。今年6月,村党总支书记潘利在6组走访时,听到村民对重修道路的强烈呼声。
群众有呼声,干部有行动。蛙庄村党总支秉持“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在确定重修道路后,第一时间联系第三方机构对工程测算,最终确定总预算约7.6万元。但难题接踵而至,村级财政资金紧张,“一事一议”相关项目也暂无规划,工程启动资金成了“拦路虎”。
面对困境,蛙庄村两委干部没有选择“等靠要”,而是主动扛起责任,联合白米镇“米小宣”队伍、新联会志愿者共同发力,以“牵线人”“动员者”的身份激活群众力量。他们2次在现场召开协调会,将道路重修的必要性、预算明细、施工计划一一摆在村民面前,让大家心里明明白白;同时,村干部逐户走访组内企业家、退休老干部和党员,用“拉家常”的方式讲清群众意愿、细数修路带来的长远好处——不仅能解决出行难题,还能为农产品运输、村容提升筑牢根基。
真诚的动员换来热烈响应,3位企业家主动伸出援手,捐资5万多元,为工程注入“强心剂”;退休老干部不甘落后,不仅带头捐款,还主动当起“宣传员”,挨家挨户帮着做思想工作,打消部分村民的顾虑;沿线村民更是全力配合,不等施工队上门,主动清理路边农作物、杂物,为施工腾出空间。
人心齐,泰山移。从6月底启动建设到7月上旬竣工通车,仅用20天左右时间,这条困扰村民许久的破损道路便完成了改造。路面平整光洁,宽度从2.5米拓宽至3.5米,车辆通行、行人走路都格外顺畅。走在新修的路上,村民的脸上洋溢着笑意,纷纷为村干部的担当、大伙的齐心竖起大拇指。
这条由村民自己出资出力修建的通组路,不仅打通蛙庄的“出行堵点”,更凝聚邻里间的“人心合力”。它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证明,“村民自治”不是一句口号,只要村干部主动搭台、群众积极参与,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就能让基层治理充满活力、乡村发展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