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9月10日
新闻详情-首页

义茶亭|谐音梗里的产业哲学

2025-09-04 09:01:24 来源:江苏姜堰

​谐音梗里的产业哲学

当“羊”光道遇见“蛭”富路,当“蟹”逅美碰撞“鱼”家傲,当“菱”云志赶上“玉”见喜,姜堰区用谐音梗浓缩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这些看似俏皮的词汇背后,实则是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的生动注脚——管理智慧中“做正确的事”在这里演变为“选对赛道”,而“以正确的方式做事”则化作直播溯源、生态养殖等创新实践。

“羊”光道:认养经济激活沉睡资源。大伦村的“认养一只羊”项目,将闲置土地转化为“云端牧场”。999元认养模式搭配AI监控系统,既满足城市消费者“云养羊”的情感需求,又破解传统养殖销售难题。这种“所有权共享+使用权分离”的创新,让“羊经济”成为强村富民“加速器”——选择高附加值的认养模式,比单纯追求养殖效率更重要。

“蛭”富路:特种养殖的生态密码。宦小琪的水蛭养殖基地从30亩扩至108亩,背后是对中药材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其独创的“水蛭-泥鳅-牛蛙”混养模式,既提高单位产值又维持生态平衡。这种“蛭”富路启示我们:乡村振兴需挖掘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正如溱潼镇由此衍生的特种养殖集群,证明“做正确的事”往往藏在冷门赛道的价值洼地中。

“鱼”家傲:产业链的乘法效应。李辉的合作社将溱湖簖蟹年销售额做到2000万元,关键在打通“养殖-加工-销售”全链路。从鱼汤面专供到花雕醉蟹研发,产业链延伸让“鱼”家傲变成现实。当姜堰渔业的个人目标(蟹农增收)与组织目标(品牌打造)同频时,1+1>2的协同效应自然显现。

“菱”云志:直播重构产销关系。溱潼四角菱通过塘口直播实现即采即销,单价提升的背后,是“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的生产关系革新。镜头里的菱塘不仅展示产品,更构建消费者对田园生活的想象。这种“菱”云志的实践揭示:数字化时代,“做正确的事”需要重新定义“产品”的价值维度——它既是农产品,也是内容IP。

“玉”见喜:人才振兴的示范效应。马沟村干部领种玉米的“跟我学”模式,用2000元/亩的收益颠覆传统种植观念。这种“玉”见喜的实践本质是“标杆效应”——当决策者躬身入局,示范效应远比政策文件更有说服力。“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定义正确目标”,村干部通过试验田为村民提供可视化的发展蓝图。

谐音背后的治理智慧。从“羊”光道到“玉”见喜,谐音梗串联姜堰乡村振兴的底层逻辑:效能决定方向,效率保障落地。当AI监控、直播带货、混养技术等“正确的方式”遇见认养经济、特种养殖、产业链延伸等“正确的事”,传统农业便焕发“科技+人文”的双重魅力。这种实践不仅为同类地区提供样本,更重新定义“土特产”的时代内涵——它们可以是数字经济的连接器,也可以是文化自信的载体。

5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