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9月09日
新闻详情-首页

泰州姜堰:“千企联百校” 激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5-09-04 09:27:01 姜堰新闻网

在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中,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与“人才”。当高校科研、企业实践与政府服务共振,便能破解产业瓶颈、重塑竞争力。泰州市姜堰区锚定“长三角重要精密制造产业基地”,以“千企联百校”为纽带,搭建人才、技术、产业融合桥梁。“千企联百校”是校地企三方共赢,更是姜堰区以人才破题区域经济升级的关键实践。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场汇聚智慧与机遇的盛会,探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姜堰路径”。

当高校实验室的 “创新火花” 遇上企业车间的 “产业沃土”,会迸发怎样的经济动能?日前,“千企联百校” 专家教授姜堰行活动拉开帷幕,这场汇聚 80 余名高校专家、硕博人才与 40 家重点企业的盛会,不仅是一次校地企的 “双向奔赴”,更是姜堰区以人才为钥、打开区域经济升级之门的关键实践 —— 人才如何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心剂”,这场活动给出了最生动的答案。

活动现场,江苏理工学院戴国洪校长关于“科产融合”的论述,与河北科技大学华长春副校长聚焦“智能制造”的分享,精准戳中姜堰产业发展的“要害”与“痛点”。作为锚定“长三角重要精密制造产业基地”的城市,姜堰区虽已实现2024年工业开票销售920亿元、2025年1-7月增速泰州第一的亮眼成绩,但“2+2+X”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仍需突破智能制造、绿色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瓶颈。

河北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赵莹介绍:“姜堰区拥有不少精密制造企业面临“自动化生产线升级难”“高端人才短缺”的困境,这正是高校人才与技术能发挥作用的关键领域。比如某机器人企业需要优化运动控制算法,我们学校的智能制造团队当天就能对接;某环保企业寻求节能减排技术,我们相关科学专家已准备好初步解决方案。”

创新创赢的人才,是姜堰区产业自信的底气——当高校的“智力资源”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该区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将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重塑区域产业竞争力。

“千企联百校”的核心价值,远不止于“专家送技术”,更在于构建“校地企长期协同”的生态体系。活动中,“项目经理人聘任仪式”与“镇镇通高校”结对仪式的举行,正是这一生态的“具象化落地”。武汉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陈倩等6位“项目经理人”的聘任,相当于为姜堰架起了连接全国高校的“人才直通车”;姜堰经济开发区与江苏理工学院、张甸镇与河北科技大学等6组“镇镇通高校”结对,则让人才服务下沉到产业一线——镇街有产业需求,高校有对应人才,项目经理人负责“牵线搭桥”,形成“需求挖掘—技术对接—成果转化”的闭环。

“来姜堰,我们承诺给予‘真心诚意、真金白银’的支持。”区委书记孙靓靓在致辞中提到的“承诺”,在“人才大礼包”发布环节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这份以“这么美、那么趣,怎能不到姜堰qu”为主题的礼包,涵盖“吃住行游娱购”与“发展保障”全维度:A级景区全免;41条区内公交免费;更有最高50万元启航补贴、1600万元创新创业支持,以及“20万+年薪专场招聘”“人才共有产权房”“子女入学绿色通道”等硬核保障,其本质是姜堰“以真情留人才”的长远布局。

数据印证了人才对城市经济的长远价值:姜堰通过“1133”引才机制与“堰归来”计划,去年以来新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21人、省市级27人,2025年更是有3名姜堰籍人才入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这些人才不仅带来技术与项目,更带来了新的理念、资源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机会。回溯过往,姜堰已走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李德仁等8位院士,培育出4家省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2%,如今人才“事业根”的深扎,更让城市经济的“长远根基”愈发牢固。

从破解产业瓶颈到构建协同生态,从吸引人才扎根到夯实长远根基,“千企联百校” 专家教授姜堰行活动,本质是一场 “人才赋能经济” 的生动实践。对于姜堰而言,人才不是 “短期资源”,而是 “长远资本”—— 当高校的 “智力”、企业的 “市场”、政府的 “服务” 通过人才实现深度融合,这座三水交汇的城市,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正如处暑时节孕育的新稻,今日汇聚的人才力量,终将在未来结出推动姜堰区经济腾飞的 “丰硕果实”。(吕阳 刘思琪)

3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