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党史·办实事丨姜堰俞垛镇:广排细处解纠纷,为民办事暖人心
“妈,我养你。”日前,在姜堰区俞垛镇人民调解员的见证下,俞垛镇仓场村村民顾某(化名)将500元的赡养费送到了老母亲王某(化名)手中,同时答应今后按时履行赡养义务。这对高龄母子相拥而泣,一起因赡养老人引发的纠纷至此圆满调处,取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学党史,旨在明理增信崇德,重在为群众办实事。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姜堰区俞垛镇政法各部门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学习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以广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切入点,依托镇、村两级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将网格员、专职调解员、社区民警、村干部、村法律顾问队伍重塑锻造成基层纠纷化解的一把“尖刀”,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2021年5月中旬,俞垛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到仓场村排查上报的纠纷信息。村民王某(女)已是耄耋之年,与第一任丈夫婚内育有一子顾某,在顾某十余岁时,其夫亡故遂改嫁同村马某。顾某并未随其到马某家中,而是参军入伍,后退伍回乡结婚生子,与母亲往来日渐生疏。王某与第二任丈夫马某婚内育有一子一女,女儿已出嫁,儿子马某甲与二位老人共同生活。前段时间王某因做农活而摔倒入院治疗半月有余,顾某妻子也曾到医院陪护一个星期左右,治疗费用万余元,均系马某甲所出,双方为此发生纠纷。

俞垛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站了解到王某的诉求后,迅速组织调解员、网格员、法律顾问组成矛盾纠纷化解小组,来到顾某与马某所在的网格内了解基本情况,并分别到他们家中询问各自想法。经了解,该纠纷的矛盾焦点在于顾某对其母多年来的“抛弃”倍感伤心;马某甲对独自抚养老人感到不公。调解员在了解双方心理后,将纠纷化解的切入口选在了解开双方心结、修复彼此亲情的角度,多次组织同母异父的两兄弟面对面进行沟通,村法律顾问释法说理,以情动人。最终在多方劝说下,顾某同意今后按时履行赡养义务,马某甲也同意顾某不需要承担前期老母亲的医药费,兄弟二人彼此谅解。历时一个星期,该起纠纷妥善调解,双方当事人重归于好。
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今后,俞垛镇将继续践行初心使命,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为民办实事,服务暖人心”的理念贯穿于每一件纠纷化解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