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5月14日
新闻详情-首页

泰州市姜堰区:昔日农月无“闲”人 今朝稼穑有“贤”人

2023-09-19 10:31:04 姜堰新闻网

有人说,逛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井贤农场像进了花园,各种花草树木把338亩的农场围了个遍,满眼的稻穗笑弯了腰。9月13日,记者踏进农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不大不小的家庭农场,竟是江苏省“无人农场”示范点。农场主姜井贤是当下全区仅有的一个“全国种粮先进个人”,并荣获农业部“劳动模范”称号。

今年50开外的姜井贤2012年创建家庭农场。在没有现代装备的农场种田,凭体力干活,再结实的人也会累得够呛。“看到我的同龄人潇洒走四方,再望望自己满身的泥土,我也曾打过退堂鼓,但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嘛。”

学技术,姜井贤始终走在大路上,农技部门成了“常客”;取真经,他带着问题找农业“高参”要“秘方”;干农活,他可算是个“拼命三郎”。渐渐地经过摔打,他终于成为全区众多农场主中最闪亮的一颗星。他种出的小麦亩均单产在450公斤上下,水稻亩均单产在600公斤左右,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田大亨”。

这几年,井贤农场发生了质的变化。姜井贤告诉记者,从播种、田管、收割都是夫妻俩在忙活,不像过去那样,一到农忙,看到的是“人山人海”。现在他用上新装备,大型拖拉机、免耕机、播种机、无人植保机、自走式条播机……手机也成了“新农具”。

姜井贤说:“目前能够实时监控300多亩地,实时查看田间的生产情况。每块地,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哪块地需要抽水,哪块地需要病虫害防治,通过手机、电脑都能显示出来,这叫精准生产、精细管护。”

就说防治病虫害,过去没有新农具,一个人工一天最多防治25亩,农场每天用工都在20名以上,还要起早摸黑。而现在大不同,无人植保机来回一飞,一天就能防治田块500多亩,划算得很。再说粮食储藏,过去农场收的麦子和水稻,需要7天才能晒干,用工不说,碰上阴雨天还不止;而现在小小烘干房派上用场,1天就能烘干。

有人把姜井贤叫成“姜井闲”,过去到大忙季节,连饭都顾不得吃、觉也睡不好;而现在,他只管动动手指,向无人机械“发号施令”,全场收成就到家了。闲暇时,他也会炒两个小菜、喝上几盅,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姜井贤种田还用上了高科技。他与扬州大学农学院联手,在田间测量甲烷挥发情况,如果超标也有制约措施,种上了“生态田”。路道旁的花草树木是害虫最佳的产卵地,田间的诱杀灯专杀害虫。农作物防治病虫害用的技术是生物防治,肥料用的是生物肥,这就是姜井贤经营农场“减肥、减药、不减产”的“道”。

姜井贤告诉记者,去年小麦亩均比往年提高60公斤,水稻亩均产量比往年提高70公斤。“无人农场”着实让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水稻马上进入成熟期,空余之际,姜井贤埋头捣鼓新装备。“我文化水平不怎么样,要让新农机时时刻刻听使唤、用顺手,我感到很吃力,我要为农场将来向自动化、信息化、数据化方向发展储能蓄能。”姜井贤很有信心。(段中富 鲍连华 卫婉倩)

146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