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30日
新闻详情-首页

泰州姜堰:新禾泛绿染沃野 生态乡村呈画廊

2024-12-17 09:17:50 姜堰新闻网

深冬时节,鲍老湖畔的靳潭大地犹如一幅等待着色的画卷。这里有湖、有田、有景。鲍老湖,碧波晶莹,淙淙静流;千顷沃野,麦苗摇曳,层峦叠翠;龙溪港,亭台栈道,水岸一色……处处美景呈现靳潭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建特色田园乡村的累累硕果。

在泰州市姜堰区淤溪镇靳潭村的四季版图里,绿和蓝是最不能忘却的颜色:无论是鲍老湖、龙溪河,还是田间巷陌,都是深浅不一的绿;高远澄明的蓝天里,清澈通透的河水里,都是浓淡相宜的蓝。伴随着冬日的暖阳,鲍老湖管理人员张和平开始了一天的养护工作。打捞水中浮草,整理花草树丛,土生土长的张和平打理着鲍老湖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行动擦亮鲍老湖的生态底色。

由于地势低,曾经的鲍老湖河道淤塞严重、土壤渍度大,多数树木因长期泡水,出现淹死、停止生长等现象。2021年,在淤溪镇党委政府带领下,包括靳潭在内的鲍老湖周边多个村庄,对湖内近10公里的水系疏浚沟通,新建桥梁11座、林间步道近6公里,同时对沿湖绿化重新规划修整,采用法国梧桐、水杉等树种形成高矮搭配、层次分明的立体格局,将鲍老湖森林公园打造成“通透、大气”的生态绿地、森林氧吧。靳潭村村民马根林说:“原来鲍老湖是一片荒地,政府打造以后,卫生环境都比较好,鸟类也来了不少。”

近年来,靳潭村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致力塑造优美和谐村庄风貌。除了参与鲍老湖治理外,该村还重点对村内河道龙溪河清淤打桩、绿化坡岸,并修建观景平台、打造河道景观,通过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以河养河”长效管护,促进河道规整、水体清洁、生态平衡。靳潭村保洁人员陈巧扣说:“我们早上7点出来、下午4点回去,反正河道脏了就清理,这是我们自己的家,我们有责任把环境搞好。”

因生态而美,借生态而兴,凭生态而立。蜕变一新的生态环境,孕育出靳潭村特色农业发展的新篇章。在靳潭村集体领办的五彩园果蔬菜基地,150多亩的土地上,已形成台湾美麒麟西瓜、红心火龙果、荷兰黄瓜等种植规模,周边涵盖三安有机大米、坤西智慧农场、金农养殖等合作社,注册鲍老湖、千垎田园、金龙大米、三安瑞楠4个品牌。靳潭村原村委会主任周五小说:“我们以共富模式实施,与江苏鲍老湖农业有限公司联合,通过统一指导、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劳务合作、观光采摘等形式,村集体每年通过经营性收入分红26万元,年带动村民就业约60人次。”

今年,靳潭村依托鲍老湖森林氧吧的生态优势,发展研学、康养等新业态;打造鲍老湖农产品展销中心,发展电商销售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创新设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靳潭村鲍老湖农产品展销中心工作人员张慧介绍:“目前农产品展示中心已经整合区域内24个特色农副产品,并打造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线上销售、直播带货、线下售卖等途径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每年新增集体经营收益10万元,带动12名村民就业。”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加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乡村变得更加宜居宜业,靳潭村让群众既能获享丰厚的物质生活,又能看见蓝天、触摸绿水,看见沁人心脾的幸福“成色”,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如今的靳潭村,更多文化标签闪耀:党建小游园临水绽放,乡村大舞台洋溢歌声与微笑,篮球场、健身场成为群众的热门打卡地;一面面“空白墙”变成“文化窗”;“潭心亭”、老茶馆成为村民诉说心事的好去处。村规民约深入人心,不随地吐痰,不乱抛垃圾,文明早已融入村民的点滴变化。靳潭村党总支副书记丁荣兵说:“老茶馆的用意就是丰富老百姓、老同志的文化生活。在里面,我们提供茶水,讲讲乡情,谈谈睦邻关系,包括矛盾化解,大家畅所欲言,能够化解部分矛盾。”靳潭村村民袁上林说:“现在家里生活比较好,都和睦相处,条件越过越好。”

文明新风劲吹,幸福靳潭更美。丁荣兵说:“让靳潭更具特色,让生活更加美好,始终幸福着群众的幸福,是靳潭对群众的不变承诺;看得见蓝天、望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是靳潭村永不止步的追求。特色田园乡村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我们将不断完善延伸各项工作,增强村民幸福感、满意度,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吕阳 张亚萍)

5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