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姜堰 | 周文江:从智斗顽敌的小伙子到赫赫战功的英雄
在敌后斗争的青纱帐里,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走出了一个坚毅伟岸的身影。周文江,1924年6月出生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云树村(现姜堰区天目山街道朱云村)的一个贫穷之家,13岁参军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参与大小战斗140余次,他从一个饱经苦难的农家娃,迅速成长为一个机智、勇敢、坚强的革命战士。

周文江1950年9月在北京
少年没上过学,在战火硝烟中,他立下了赫赫战功,获得了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全国一级战斗英雄等光荣称号。他把一个个智斗顽敌的故事,留在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曾代表新中国青年,登上了世界青年联欢节的讲台。在战争年代,纵队首长夸赞他:“打起仗来是猴子的脑袋,老虎的胆,做政治工作,也能做到点子上。”“军政双全的英雄”是领导和战友对他的最高褒奖。

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奖章(左) 华东二级人民英雄奖章(中) 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奖章(右)
首战巡都争头功
1944年6月24日,周文江到扬州丁沟镇西北10公里处的巡都村侦察敌情,伪军24师一个连100多人驻守。周文江和战友刚到,敌人就开始向他们射击。他们借着地势,与敌人周旋,周文江和战友留意到,他们占领的房子里住有一个妇女,穿着旗袍,从着装打扮看不像本村百姓。后来盘问得知她是伪连长的老婆。周文江计上心来“你给你的连长老公喊话,叫他们放下武器投降,新四军宽待俘虏,我们不会为难你。”她没办法,只好答应,高声向伪连长喊话。周文江摸准他俩说话的时间,猛地把她向前一推,他一个猛冲,就冲进了工事,一只手握着手榴弹,一只手高举大刀,大喊:“缴枪不杀!”敌人一下子愣住了,一部分人举手投降,一部分人往碉堡里逃。他又冲进敌堡,蹿上二楼,叫里面的敌人放下武器,敌人不敢反抗。这时,连长、指导员也带领部队冲进来了,他们冲上碉楼,敌人全部缴械投降。这次战斗,不到2个小时就结束了。周文江和战友俘虏伪军官兵98人,缴获机枪3挺、步枪48支短枪2支。
马房反击战
1948年5月27日,周文江和战友渡过黄河,一进入鲁西南地区,即与敌军整四十五师的前哨接上了火,敌人向马房方向退。
第二天拂晓,进攻马房的战斗打响。周文江带领13名突击队员,以手榴弹开路,端着刺刀冲向敌人。东门外有一个晒场,场上有好几个大石滚子,过了晒谷场有一堆乱坟包,敌人正在依托坟包向他们攻击。周文江和战友们利用大石滚作掩护,从东南角攻到敌人的屁股后面,约有两个连的敌人,见他们来势汹汹,丢下一挺轻机枪、十几支步枪和17具尸体,仓惶溃逃,敌人大部分被消灭,一部分逃走。此次战斗后,国民党第四十五师开始大规模撤退,纵队乘胜追击。
周文江离休后说:“人还是要忆苦思甜,想想红军两万五,想想‘一把炒面一把雪’,有点委屈算什么。解放军就像一条绿色的河流,一路蜿蜒曲折奔涌向前,唱着胜利的歌曲,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我只是普通的一滴水,有幸汇入这铁的洪流。然而一滴水也能画出一条大河的轨迹,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他的耳边时常萦绕着集团军的经典军歌:“大江南北记住你,父老乡亲牵挂你,心里梦里呼唤你,风风雨雨跟随你。”

2012年,周文江战斗回忆录,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