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读者社区
1999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市” 2003年男声表演唱《溱潼窑工号子》和小扬剧《卖菜》获江苏省第五届“五星工程奖”金奖 2010年男声独唱《我是头篙我来了》获江苏省第九届“五星工程奖”银奖 2012年图书馆“三水讲坛”获第十届“五星工程奖”服务项目奖 2014
作者介绍: 韩维玲,1967年12月出生,罗塘街道文化站负责人 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日新月异发展,姜堰蒸蒸日上变化。文化建设同样迈出历史性步伐。我出生在姜堰、成长在姜堰,历经了姜堰城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变迁,看到姜堰城区群众文化活动的脉动。
1993年,文教分开,单独设立“泰县文化局” 2000年,图书馆大楼建成开放;2014年,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2015年,文化馆新馆搬迁文体中心对外开放;2018年2月,首家24小时城市共享书房建成开放 2004年,增挂“姜堰市新闻出版局”牌子 2006年,国务院公布天目山遗址为全国
作者介绍: 谷兴,1976年9月出生,姜堰区图书馆馆长 姜堰图书馆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七十年代,从老一辈图书馆人那里得知,当时的图书馆馆舍设施简陋,馆藏资源匮乏,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半径狭窄,服务人口有限。上了些岁数的读者都应该记得:到图书馆借
作者介绍: 邹海俊,1983年8月出生,姜堰区文广新局文艺科科长 文化要活跃,设施很重要。作为农村最基础的文化设施,百姓大舞台一直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以前,百姓要看戏,需要搭建戏台子,请戏班子,近几年,各村百姓大舞台如雨后
作者介绍: 刘效东,1966年6月出生,姜堰区文化馆馆长 改革开放40年来,群众文艺的百花园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一月只能看一次露天电影,逢年过节,为看一场文艺演出,不惜路途遥远甚至奔走他乡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回眸改革开放40年,群众的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