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姜堰:“村社合一”演绎“乡村爱情故事”
芦笋割茎、分拣选挑、打包运输……在姜堰区白米镇大安村芦笋种植基地,几十名村民正忙碌在棚间地头,大家分工合作,忙而有序,共同绘成了一幅繁忙的农事图。姜堰白米镇在唱响大安芦笋品牌的基础上,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再度做强“村社合一”,实现提档升级。

白米大安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村合作社为载体,把党组织建在产业上、建在合作社上、建在基地上,充分发挥党员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实现了村与社“联姻”,演绎了农户和集体经济双增收的“乡村爱情故事”。
千里姻缘一线牵,选对“姻缘”红线,锚定芦笋市场。念好“产业经”,走稳“富民路”。大安村“两委”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发现,芦笋这一产品在市场需求上有着巨大的缺口,且其亩年产量在3000-4000斤,预计亩年产值可达1.6万元,亩纯收益5000元左右。2016年6月,大安村最终在“千里姻缘”中牵手了种植周期短、产值高的芦笋项目这条“红线”。村集体以区政府扶持资金150万为“嫁妆”,全村流转150亩地种植大棚芦笋,并吸引外来大户投资,打造规模化种植基地。走进大安村芦笋种植基地,一座座大棚排列整齐,里面的芦笋或高或矮,根根挺拔,青翠葱郁,长势喜人,产业富民的硕果正在孕育。

颗粒归仓粮囤圆,结出“甜蜜”果实,共享发展红利。大安村以芦笋种植为试点,坚持“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思路,通过盘活资产资源、集体注入资金、吸收村民入股,建立村集体与群众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目前,合作社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130栋,连栋大棚1600平方米,引进翡翠明珠、丰岛一号优良品种,建成包装车间和80立方米冷库,成功注册“大安芦笋”商标,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自实行芦笋项目以来,合作社为村民提供50个务工岗位,采笋季节每人约有4000元收益,2020年销售近60万元,村集体及农民增收近30万元,结出了创业致富的甜蜜果实,让群众真正共享了村社“联姻”的红利。

在地愿为连理枝,巩固“婚姻”关系,经营提档升级。正如婚姻需要经营,村社合一的“姻缘”也需要科学求变,推陈出新。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联合产业发展近似的兄弟村,善用集聚版块效应,成立芦笋产业发展合作社,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农资、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运行机制。变“初级产品”为“精深加工”,推广“产学研”联合运行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企业,上马芦笋深加工项目,在芦笋茶、饮料、化妆品等方面做文章。变“单一种植”为“多元经营”,探索一条“特色一体化”经营模式,通过发展农事体验、芦笋采摘、农家乐餐饮等,打造芦笋种植园综合项目,倍乘放大芦笋品牌的价值和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