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姜堰:梁徐街道“小积分+”助力乡村振兴“大提升”
汇聚群众自治力量,探索乡村振兴新思路。今年以来,姜堰区梁徐街道牢牢把握群众参与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创新“爱心超市”发展模式,通过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产业发展等内容纳入积分范畴,提高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让乡村振兴迸发新活力。
“小积分+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美丽蝶变
“周爷爷,您有积分54分,可以领一个拖把或者一个插线板。6月15日,在梁徐街道周埭社区“爱心超市”,70岁的老大爷周家旺高兴地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用积分兑换的商品。为了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爱心超市”在梁徐街道周埭社区开始试行。

今年以来,爱心超市积分采取“政府+”、“ 代表+”“ 农户+”的创新评比模式,建立评分标准,根据每户人家家前屋后的干净整洁程度进行得分,每月、每季度通过政府部门打分、人大代表视察找问题、村组邻居“推磨式”打分等形式,最后形成各农户的最终得分,按得分的高低,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农户凭积分可以领取到对应的物品,周家旺就是“小积分”试行里的受益者。
“小积分+道德银行”助力乡风文明显著提升
今年6月连绵的阴雨天气足足持续了近一个月,周埭社区居民徐英多年的风湿病更加严重了,加之儿女都在外地,有时甚至一天都下不了床,吃不上饭,邻居周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冒着大雨主动将徐英送至街道卫生院治疗,回来后,又照顾起了老人的饮食起居。7月份,周祥被乡亲们评为“好邻里”,一下子获得了50积分。邻居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为周祥竖起来大拇指。

像周祥这样的例子在周埭社区还有很多。梁徐街道的“爱心超市”除了在人居环境整治上实行了积分制以外,还积极探索出“爱心超市+道德银行”的发展模式,通过“好公婆”、“好儿媳”、“好邻里”、“好人才”等评比,引导群众“做好事得积分、积分换商品”助力乡风文明显著提升。
“小积分+脱贫扶志”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是梁徐街道“爱心超市”“小积分”模式的另一建设目标。“周埭以前是贫困社区,近两年来,我们以 ‘爱心超市’积分制的形式,鼓励农户入股村社合一,入股可以获得积分,投身社区产业劳动也可获得积分,这样不仅可以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而且也可以避免基层劳动力的流失。”梁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翟晓卫说。

周埭社区贫困户周元章,孤身一人,今年他以自己1亩的土地入股了“村社合一”的蔬菜大棚项目,为增加日常的收入,周元章还加入了社区的蔬菜种植队伍。5月份,经社区评分,他获得了1亩田股份的20积分,加25天劳动获得的25积分,一共获得了50积分,成功兑换到了一把雨伞。“为鼓励群众参与社区产业发展,其入股的股份积分,每月均有,外加劳动积分,让群众不仅有钱赚,还干得起劲。”梁徐街道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小丽说。
“小积分”汇大流。梁徐街道新型“爱心超市”发展模式,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基层群众工作的有力探索。未来可期,在“小积分”的激励下,梁徐街道一幅令人欣喜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爱心超市”的推动下正徐徐展开。
通讯员:张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