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10月04日
新闻详情-首页

江苏姜堰:“三水”浇灌美丽宜居城市之“花”

2021-09-02 10:40:31 姜堰新闻网

郁郁葱葱、姿态各异的树木,五彩斑斓、芳香四溢的花朵,乍一看,你会以为自己置身于清新美丽的公园中。其实,这是泰州市姜堰区打造的生态立体停车场。在南京打拼多年、之后回乡工作的吴斌在这停好车后,不由得心中感慨:“姜堰的变化好大,越来越适合生活!”

2019年,江苏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省。两年来,又被称为“三水”的姜堰多方面发力,努力汇聚旅游之水、服务之水、城建之水,浇灌美丽宜居城市之“花”。诸如生态立体停车场只是民生服务一个缩影。

旅游之水,让城市“活起来”

作为“水之城“,姜堰一直精心书写”水文章”,通过大力发展溱潼旅游,激发城市活力。

溱潼镇历史悠久,因为完好保留着2万多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被称为活着的古镇。在“建设美丽宜居小城镇”过程中,溱潼不断改善古镇环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境优美、建设精美、人文醇美的新溱潼。

今年1月,溱潼镇溱湖旅游度假区获评“2021美丽中国首选旅游胜地”。溱湖旅游度假区以“湿地、生态、人文”为重点,先后成功打造了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潼享田园、农业生态园、溱湖海洋世界等多处景区。“溱潼会船”“全球茶花王”“水上最高药师佛塔”三个“世界之最”品牌,更是享誉天下。

据了解,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先后创成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国家级品牌。溱潼古镇先后创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国家级品牌,成为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人间滋味在路边》摄制组重要取景地。

去年,溱湖旅游度假区推出“水漾溱湖”主题水上游线项目,这为溱湖更增加了独特魅力。7.5公里长的“一带六区”新景观包括里下河风情景观带、溱湖风光游览区、古镇风情游览区、文化记忆体验区、里下河郊野休闲区、会船文化展示区、亲子研学区,让游客大饱眼福。

虽然成绩斐然,溱湖并未躺在功劳簿上,而是不断与时俱进打“创新牌”。今年4月,溱湖发力“夜经济”, 首推行进式夜游灯光演艺秀《一梦到溱湖》。

《一梦到溱湖》以溱湖景区码头为起点,连接溱潼古镇,沿途打造“九龙朝阙”、“药师佛塔”、“琉璃禅韵”、“点将台”、“南楼读书”、“古镇新韵”等特色景点,实现白天一景、夜晚一梦的“日+夜”旅游新模式,让游客在1个小时内穿越千年溱湖的风华。

“夜游活动可以让游客唱唱歌跳跳舞,大大丰富了我们水乡的田园夜生活。”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表示。

服务之水,让城市“暖起来”

旅游之水让姜堰如同一位少年,充满着发展活力,而服务之水,则让姜堰洋溢着浓浓的暖意。正所谓“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姜堰以热忱的敬民之心,为企业、为群众送上鼎力支持、贴心服务。

建筑业是姜堰区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支撑作用。为更好促进姜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姜堰区住建局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建筑业服务专窗,并创新提供“O2O”政务服务模式。

据了解,该专窗以“一局(住建局)、一中心(建筑业发展服务中心)”为依托,以“三转(转角色、转职能、转身份)”为抓手,以“一窗受理、专员代办”为宗旨,项目服务与企业服务双轨并行,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打造项目+企业的服务集中区。

此次提出的“O2O”政务服务模式是该专窗一项创新服务方式,为“手续线上办、专员线下跑”,即服务对象提出服务需求,专窗受理相关材料后,配备项目(企业)服务专员,从线上申报、线下审核全程由服务专员统一代办,直至服务事项完结。

“不管什么事,只要进中心‘一扇门’,就能办成所有事,太方便了!”正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范宏甫对此项服务连连点赞。

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之外,姜堰也十分注重民生。对于市民所关心的教育问题、交通问题等,把脉问诊、施以良方。

一直以来,姜堰都深入落实“教育立区”。为发扬教育特色,姜堰拟计划利用3年左右时间,在姜堰城区围绕幼儿园、小学所在街区,打造融合安全慢行、趣味活动、智慧管理的儿童友好街区环境。这包括北大街、通扬运河等老城区和滨水地区,覆盖20处幼儿园、小学。

据悉,儿童友好的城市护学空间一方面形成儿童适宜的安全慢行系统,通过环绕街区的主动上学道协调场地的功能需求与人行的交通安全,构建安全的步行走廊。

另一方面,营造宜学安全的趣味场所空间,通过活化林下空间、配置多彩花境、设置趣味铺装和设施等多种方式,加强护学路、候学区、滨水休闲带等公共空间的功能融合。

教育之外,让百姓头疼的“停车难”,姜堰也拿出了有效解题方法。

位于姜堰人民医院东侧的城中生态立体停车楼,被列为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该楼共3层(局部4层),占地4566平方米,布设停车位279个(含预留车位76个),项目2020年12月底建成,今年六月正式投入运营,深受市民海平。

姜堰区住建局审图中心主任、项目建设方负责人、高级工程师钱忠贵表示:“该停车楼不仅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又给游人带来了花园般的享受,可谓一举两得。”

城建之水,让城市“美起来”

如果将城市比做家,那城市的建设就如同家的装修,影响着家的颜值,更与生活在当中人们的幸福感息息相关。

一直以来,姜堰十分注重城市建设,为群众美好生活添砖加瓦。比如,积极打造特色植物“乡土+(家)园”,建设以乡土植物为主题的植物园。该植物园名为中天植物园,位于姜堰城区东南部,公园总占地面积约180亩。

中天植物园主要包括生态水面、生态湿地、阳光草坪、彩色健身步道、紫藤隧道、亲水栈道、缤纷广场、室外露营等功能区。每个功能区几乎都包含了地带性乡土植物、归化性乡土植物、原生性乡土植物等,可谓市民科普、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公园为城市增绿,让城市美得“健康”,而城市戏水亲水公共空间打造和城市既有文化设施与绿化空间融合,则让城市美得“柔和”、美得“独特”。

据了解,姜堰结合“三水”文化底蕴,面向儿童青少年群体和家庭,改造既有街头公园绿地、社区小广场、无人管理和使用的畸零地等城市空间,植入水为主题的戏水设施、艺术小品等,打造水美公共空间。

此外,聚焦城市文化设施及其临近公园绿地,打破墙界、空间融合。如围绕姜堰美术馆和万竹园、姜堰博物馆和天目山石刻公园等,打破围墙壁垒,将设施“孤岛”与开敞空间一体化改造,形成共享空间。

美,既体现于外在的“容貌”, 也展现在内里的光辉。姜堰在让城市“换新衣、展新颜”同时,不忘升级“里子”。钱忠贵介绍,在进行姜堰大道与三水大道“两路”工程改造中, “智慧”元素将融入。

也就是说,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路灯、交通、公共安全、市政、环保,实现数据采集、监测传感、监控报警、信号控制、交通指引、信息发布、免费WiFi服务等功能,接入城管、公安、交通、环境、水务、气象等部门,实现智慧运营与管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信姜堰在“三水”的浸润中,群众定能看得见“美丽”,感得到“宜居”。

文/钱雪

68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