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丨姜堰河横村:打造生态新范本 跑赢振兴新赛程
曾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生态500佳”荣誉称号的姜堰区溱潼镇河横村,聚焦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村庄环境问题,着力补齐短板,助力打造美丽乡村的“河横样本”,为乡村振兴赋能。
这几天,河横村二组、八组的村民甭提有多高兴,原先在两组之间一块4亩多的空闲地块上,不见了疯长的杂草、乱堆乱放的杂物,变成了一个健康游园,体育锻炼器材应有尽有,美景随处可见。这是河横村今年在村庄环境整治中拔掉的最后一颗“钉子”。

近年来,河横村建立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村所有路道都有“路长”和保洁员,10多条大小河道都有“河长”,近30名的管护劳力常态化活跃乡村,村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实现全覆盖,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村组无公害卫生户厕超99%,人均绿化面积达38%,5.5平方公里到处呈现出绿树繁花的景象。
河横村还着力把乡村环境与美丽乡村深度融合。到村任职的“第一书记”凌亦佳告诉记者,河横村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纳入村规民约,把优秀的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治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美丽家园建设,让他们在共建共享中提升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走进河横村,农家的小洋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生态广场四周,绘制了文化墙。每季度一次的农民大舞台节目,说的是村里的感人故事。村里精心打造的1500平方米的村史馆,承载着乡村记忆和乡愁,记录着乡村发展的历程,老照片、国字号、省市号等荣誉奖牌收录之间,这里也成了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心、读书书吧,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多元和精彩。
围绕绿色发展主题,河横村除了打造万亩油菜花节景点外,还围绕“农”字开发现代农业旅游景点,策应中国溱潼会船节,用4年时间,打造了千亩紫云英花海旅游项目,在农业园区国家稻麦示范基地,独创了“稻麦空间”景点,以河横葡萄园为依托,创建了乡村旅游体验景点,让游客大呼过瘾。
此外,河横村还以米元素为魂,推出无公害大米、胚芽米。生产的大米除供应市场外,还特供中国科考船“雪龙号”。各种优质、绿色的农产品,拉动了一波人气,带火了乡村旅游,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去年,河横村人均收入超3.3万元。
环境好了,人气足了,客商来村投资达到34家,一批青年回乡创办“我农电商”平台,线上线下推介无公害农产品,去年销售额超4500万元,村集体纯收入超168万元。一个村庄美、田园美、庭院美、人文美的“河横号”在美丽乡村大道上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