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姜堰:巧用生态防控技术促增收
近日,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井贤农场田埂上摆放着一个个白色的塑料盒,它们形状像水壶,下面有一个小口子。“这是性诱盒,里面有模拟雌成虫气味的诱芯,专门吸引雄成虫,雄虫被吸引后飞进来,但飞不出去,从而起到了灭虫的作用。”种植大户姜井贤介绍道。据悉,这是三水街道今年以来采用的一种绿色防控新技术,是街道立足“我为群众办实事”,帮助农场主推进绿色优质水稻基地增产增收的一个缩影。
在水稻收割的田埂上,可以看见生长着一簇一簇的植物,这又是一种绿色防控新技术:“香根草”防虫技术。香根草植株挥发物对水稻螟虫的雄蛾有较好的诱集作用。春季四月份栽种香根草在水稻田埂上,加强施肥,促其良好生长,早晚稻均可达到诱虫效果,水稻收割期割去高杆,并可连年使用。今年以来,利用香根草诱杀水稻螟虫成为三水街道绿优基地里一项新举措,面向辖区农场主,培训推广使用香根草,效果显著,大幅提高绿色防控覆盖率,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辖区农场平均减少了药剂使用1.5-2次。

除此以外,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这种“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也在基地里得到了应用。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在害虫的卵中产卵寄生,卵中孵化出的赤眼蜂幼虫吸食卵液的营养后羽化成蜂破壳而出,同时产生一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害虫幼虫,达到“蜂灭卵、菌灭幼虫”的双重控制作用。在孕穗期基地里进行赤眼蜂放养,每亩田只需要投放三个赤眼蜂放蜂器,赤眼蜂扩散距离为15-20米,每隔5-7天投放一次,每亩田成本只有15元左右。

在巧用生态防控技术的同时,三水街道切实提升服务水平,绿优基地办公室加强对基地各生产单元、各水稻种植户的服务指导工作,全面实施种植全过程把关,实现精细管理,着力提升粮食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地产粮食质量安全。街道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街道范围两家定点农资店建设,落实农药化肥减量施用计划,稻麦农药全部集中配送,基地进一步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面推广应用测土配方肥,推广应用均达到100%。化学农药及化肥使用量持续保持负增长,废弃农药包装和农用地膜回收率达到100%。此外,三水街道通过扶持稻米产业、鼓励申报绿色食品企业,提升品牌效应、引导产业融合、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渠道、着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更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近2年三水街道绿优基地稻麦平均增产10.6%,亩均增收约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