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姜堰:“小香菇”撑起增收致富大产业
“这是入驻标准菇棚后的‘头茬菇’,品相好、市场欢迎度高,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泰州市姜堰三水街道桥头香菇产业园立体种植棚内,一排排香菇长势喜人,菌肉饱满,个头匀称,忙着采摘的菇农们笑得合不拢嘴。

姜堰区三水街道香菇产业园成立于2006年,园内香菇种植面积近1500亩,是全省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前几年,受产业规模停滞不前、生产水平不高、生产效益不佳、生产环境不优等问题影响,不少菇农逐渐失去了发展信心。产业园所在地李堡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军民告诉记者,如今园内装起了“立体式”的标准菇棚,空间大,可容纳过去双倍的菌棒,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出菇效率也随之提升。
李军民口中的喜人变化,得益于三水街道做精特色产业的探索和实践。街道坚持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着力在培大育强菌菇特色产业上下功夫、求突破,利用交通和区位优势,提档规划建设香菇产业园区,以食用菌产业功能分区淘汰落后产能、补齐设施短板,让广大菇农充分享受到香菇产业转型发展的红利。

为带动农民种植香菇,三水街道将“打造特色香菇产业园”作为今年的“书记项目”,通过构建“合作社+龙头企业+菇农”的发展模式,为社员和周边农民提供技术、储藏、销售等服务。园区还新建层架种植基地、高标准搭建智能恒温集约化养菌棚以及多层架高效出菇棚。“自动调节光照、通风,实现集约化、工厂化、周年化生产。”三水街道党工委书记罗冬雷说,这些现代化种植设备将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延长种植时间,适用于香菇反季种植,助力香菇产量和品质“双提升”,亩纯收益将增加4倍。
“强链补链、品牌加持就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罗冬雷介绍,围绕“扩规模、提档次、拓内涵、创品牌、增效益”的总目标,园区正积极引导企业创建自主品牌、丰富产品种类。目前,园区自主品牌“苏福”“青青山谷”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街道也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绿色蔬菜特色镇。

据统计,香菇产业园已带动200多户村民从事香菇种植,亩纯收益2万元以上,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户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形成了一个园区承载、两个龙头企业带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亿元级菌菇产业,辐射带动了姜堰及周边地区3000多农户从事食用菌产业,实现了产业发展、企业增效、百姓致富的多赢局面。
“未来产业园将继续着眼食用菌全产业链的发展,完善功能布局,延伸香菇产业链,做活农旅融合文章,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期实现农业高质高效、菇农富裕富足的愿景。”罗冬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