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姜堰: “一网通办”兜住救助底线 “六个同步”实现责任闭环
“真没想到你们会主动上门帮我申请救助,这个平台帮了我的大忙,救了我的急。”近日,姜堰区三水街道身患重病的刘大妈,对上门服务的姜堰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说。
像刘大妈一样,姜堰区4万多救助对象的相关信息全部录入了区民政社会救助“一网通办”综合平台,依据平台提供的信息,针对不同救助人员的特点,由区民政实施及时、精准、个性化的救助。

“一旦收到平台发出的医疗费异常增高等预警信息,我们都要派专职工作人员到救助对象家对接沟通、核实情况、解决问题。这主要是防止救助‘大水满灌’,杜绝错发、重复领等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姜堰区民政局局长俞扬祖说。
“一网通办”平台的建成,兜住了救助底线。在实施过程中,姜堰区民政局从中发现,该平台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有的救助对象因病死亡的,由于上报不及时,还照样再拿救助……。为扎紧制度“笼子”,发挥平台整体效能,做到该救助的一个不漏,不该救助的一个不录,姜堰区民政局联合姜堰区纪委,主动探索构建“六个同步”工作办法,即:督改同步立项、案情同步会商、方案同步提出、意见同步论证、任务同步派单、责任同步落实。确保救助工作依法依规运行和阳光操作。

姜堰区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葛庆军分析认为:“我们区纪委几乎每年都要查处20多起低保、五保、尊老金等领域案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典型案件后半篇文章的连贯性、协同性不够,以案促治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有了六个同步工作办法,就形成了救助责任闭环机制,哪个同步出现‘卡壳’或问题,就要打谁的板子。”
该办法规定,在案件承办室形成“六个同步”立项呈批报告后,综合采集纪委监委内部的信访、审理、案管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形成数据报表和分析报告,然后依据审查调查情况制定以案治本建议方案,深刻剖析案件根源的同时,视情况提出开展警示教育、印发案件通报、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实施专项治理等具体工作。
针对救助对象“重复领”或救助对象死亡没有销号等问题,区纪委监委相关检查室专门开展专项督查,同时向民政局党组下发《监察建议书》,由民政局向相关镇区街道相关部门下发整改“负面清单”,《限期追缴通知书》,《工作建议函》等,通过强有力的措施,推动社会救助精准高效。累计追缴错发的民政补助资金90.97万元。

姜堰区还协调各方力量,确保“一网通办”综合平台形成“六个同步”责任闭环机制。姜堰区纪委常委会监委会还定期听取相关部门和内设机构工作开展情况,发现问题,立马专题研究解决办法,遇有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提请姜堰区委研究解决。在区委的推动下,姜堰区民政局会同纪委相关部门建立了社会救助“一网通办”综合平台,并开发了“姜堰社会救助APP”,同时推出平台值班、部门会商、困难群众主动发现与定期探视等8项配套制度,倒逼民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摸实情,了解救助对象心中的“急难愁盼”,主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
姜堰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六个同步”的实质就是以专责机关严实的“督”推动案发单位扎实的“改”,在“两个责任”融合贯通中最大限度实现政治、纪法、社会“三个效果”的统一,使社会救助工作更贴心更精准,让有限的救助资金不“跑冒滴漏”。
据不完全统计,“一网通办”平台自2020年10月份建立以来,登记全区救助对象4.87万人次,依据“六个同步”工作方法,及时核减死亡人员4109例,核减重复救助46例,将17人因残疾评定不符合事实作为问题线索交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核查。
(黄苏 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