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姜堰:构筑“小金窝”圆上“安居梦" 三万多中低收入户开启“甜蜜”新生活
“虎年春节过得很开心,我和老伴节前一起住上了公共租赁住房,尽管面积不算大,但总算有了自已的‘安乐窝’。”姜堰城区低收入居民户张乐根和老伴乐得合不拢嘴。上个月28日,他和老伴一起给姜堰区住建局防保科送去了一面写有“圆上安居梦 感谢共产党”的锦旗。
张乐根老夫妻俩都是企业退休人员,两人月收入在5400元左右,一直在外靠租车棚居住,挤在面积不到20个平方米的空间过日子,苦了大半生的夫妻俩别无其他收入,去年下半年,姜堰区住建局与姜堰区民政局通过大数据调查和摸底,最终认定该户为城市低收入家庭。经过申请、审核、公示等程序,徐乐根享受到了住房保障待遇。这不春节前,他通过摸号、选房,在姜堰城区保障性住房点——中天二村,选中了七号楼908房。老夫妻俩这才有了家的感觉。
“让我想不到的是室内装修一新,采光充足,直接拎包入住。”徐乐根十分惊喜地说。
包括徐乐根在内的姜堰城区3.2万户中低收入家庭,到去年底,全部住上了公共租赁住房。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新发展阶段住房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江苏姜堰为解决城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急难愁盼”问题,努力兜住民生底线,持续补齐民生短板,一件件惠普中低收入家庭的实事落地有声。据姜堰区住建局房保科科长王红根介绍:“解决困难人群‘安居梦’问题,姜堰区一直走在大路上,先后在城区康华二村、康华新村、中天花苑、南苑新寓、中天新村、中天二村等地块,开发建设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提供一万套房源,可供城区中低收入3.2万多人居住,到去年底,中低收入家庭安居梦想已照进现实。”
去年8月底,姜堰区又出台城镇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范围及标准政策,该政策规定,具有城区城镇户籍,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8平方米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2050元以下的城市低收入家庭。保障面积标准为:1人户20平方米,2人户40平方米,3人户50平方米,4人及4人以上户60平方米……在公共租赁住房居住户适当收取房租,拿60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计算,每平方米收取房租七角一分,年底一次收取,还不到300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主要用于房屋维修、路道整修等上面。
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住房保障原则,姜堰区成立了由住建、民政、纪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工作人员等组成的姜堰区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分五大步骤循序渐渐进行,申请、审核、公示、摸号、选房,每个程序都井然有序,住户打申请,由住建房保科、民政社会救助科通过大数据对比确定申请户,每次公示七天时间,符合条件的,才有摸号、选房机遇,相关部门全程跟踪监督,确保好事办好,让住户心服口服。

不漏一户,不少一户,让居者有其屋。姜堰区从今年开始还推出特殊住房保障贴现政策,只要属住房保障范围的中低收入户且无房的,每月都享受到每人每月240元的住房补贴。渔民张宝宽,今年80岁,由于年岁大,干不动了,去年“洗脚上岸”,失去经济来源,老夫妻俩就住在小小渔船上,姜堰区住建局房保科工作人员通过大数据对比,确定他为低收入家庭户,主动登船,为其申请了特殊住房补贴,这样老夫妻俩可凭借补贴上岸租房住,从今年五月份,张宝宽就可拿到每月480的现金补贴。“想不到,活了这把年纪还能享受到政府住房补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感谢党恩。”张宝宽拉着工作人员的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城乡联动,融合保障。“十三五”期间,姜堰区除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外,在城区,启动了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前完成了老旧小区改造品质提升工程。在乡村,启动实施了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工作,竣工率l00%。

据姜堰区住建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姜堰区又启动了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工程,拟建一幢500套住宅楼,为这些特殊人员“筑巢安家”。
(姜轩 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