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10月04日
新闻详情-首页

江苏姜堰:做足“三早”提前量 织密“三兜”防贫网 万余脱贫户一起向幸福

2022-04-02 10:13:20 姜堰新闻网

“村里安排了我做保洁工作,专门负责清运垃圾和打扫公厕,仅这项年收入就有23000元左右,我感觉十分幸福。”三月底,刚与村里签下劳动合同的姜堰区俞垛镇何祝野村脱贫户唐九林开心地说。

唐九林四级智残,和年迈的母亲一起生活。自从父亲因病离世后,不仅空下外债,家庭生活也限入困境,除了田亩分红、母亲每月的养老补助和自己的残疾补助外,其它别无收入。村党委一班人经过商讨,决定把唐九林聘为村保洁员,让他有个稳定收入,不再因病再返贫。

在俞垛镇,像唐九林一样的脱贫户有近800人,为防因病、因疫、因灾筹因素出现返贫现象,俞垛镇采取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兜底保障、救助补助、吸纳就业等多种服务举措,让脱贫户不再回到生活的“原点”,挺起胸膛向幸福出发。

这是姜堰区防贫返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据姜堰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骆小兵介绍,全区13个镇区(街道)打出“组合拳”,持续推动防贫返贫工作落细落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用政策、社会救助和保险三个方面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全区13800多脱贫户在共同致富路上一个不落下,一个不掉队。

关口前移“防返贫”

这几天,姜堰区三水街道脱贫户张老爹特别高兴,在专业慈善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终于在家门口就业。“老婆子有智力障碍,自己又上了把年纪,干体力活吃不消,再说也担心老婆子,只好‘家里蹲’,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不想慈善社工为我找了一份家门口工作,让我又挣钱又能照顾好老婆子。”张老爹溢于言表。

张老爹口中说的是慈善社工站负责人唐红,去年9月份,三水街道创新防返贫思维,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承接社会组织委派4各专业社工入驻,街道派驻2名工作人员,实行“4+2”混合管理模式,对辖区内低保、特困、困境儿童、残疾人等民政服务对象提供增能等全方位应急服务。摸实情,点对点,适时监测脱贫户收入情况,对因病、因疫、因灾可能重新返贫户量身定做防贫方案,并提供个性化服务,把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稳在岗位上,同时对特殊困难人员,根据救助标准为其协助救助申请等事宜。7个月来,街道1000多名脱贫户从中受益。

近年来,姜堰区充分发挥专业慈善社工力量,率先在全省建立了脱贫户返贫主动发现机制,荣获全省防贫返贫领域最佳实践案例。全区13个镇街到去年底全部建成慈善社工站,所有慈善社工站均已完成社会组织登记,并录入全国社工信息系统,慈善社工站总服务人数达3.5万人次。同时,将全区低收入人口及困境儿童的检查和探视走访纳入慈善社工站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项目,区财政按照全区购买服务费用的50%的比例对镇街进行奖补,奖补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构建了“帮扶纾困+励志增能”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筑起防贫返贪的“堤坝”。

政策兜底“不触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姜堰区持续扎牢社会保障网,确保低收入农户充分享受改革红利。

全区7081户低收入农户全部纳入政策兜底保障,占比52.98%,其中,纳入低保补助人员3276人,占比24.51%,纳入特困供养人员2996人,占比22.42%,纳入残疾人两项补助人员1542人,占比11.54%,建立了低保、五保标淮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调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2020年7月起,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10元、855元。让困难人群生活无忧,登上“幸福快车”。

社会救助“精滴灌”

近年来,姜堰区在社会救助领域创下了多个全省、全国首创。率先建立社会救助综合平台,生成预警信息重点监测,得到了省纪委、扶持办、民政厅的充分肯定,全国首创社会救助“三台联动”基层工作模式即政府统后台、数据联中台、社会站前台。被省民政厅上报全国社会救助领域最佳案例。全国首创社会救助政策计算器,将15项常用的社会救助政策变成智能计算,让救助更透明、更公正。

姜堰区还实施精准救助措施。会同民政局,对228户受疫情影响的困难农户,发放临时救助16.3万元,开展“博爱送万家、抗疫防返贫”救助话动,会同区红十字会,按照每户救助1000元的标准,对存在返贫风险的357名建档立卡户低收入农户进行救助。开通临时救助,对有返贫风险的建档立卡户落实临时救助338户,625人,救助金额28.01万元,打通“两易户”定向救助,落实就业救助29人,基本生活救助72人,急难社会救助135人。

在重大节日开展“暖心”救助活动,脱贫户高利凤家庭人员3人,父亲高廷实年老无劳动能力,母亲刘领兰患癌去世,高利凤本人患有心脏疾病。去年他家土地租金拿到了2900元,耕保补贴367.2元,新农保收入2592元,尊老金600元,高利凤低保金和节日补助6680元,再加上其它收入,全年收入在两万元左右。

“要不是有个好政策,我家的日子真的没法过,感谢党和政府,他们是真正为我们服务的大救星。”高利凤激动地说。

防贫保险“解愁难”

聚焦因病、因学、因灾,姜堰区还创新织密“防贫保”托底网,设立预警线给予保障赔偿救助,让脱贫户生活更有“颜值”和尊严。

据统计,全区8933户低收入农户中,因病致贫户占比62.79%,因残疾致贫占比14.41%,因学致贫占比1.46%,因灾致贫占比0.95%。

姜堰区根据脱贫户现实情况,13个镇街全部开展了“防贫保”试点工作,投入资金285.19万元,61名村民享受“防贫保”救助,救助金额达44.77万元。对无劳动能力、残疾、年老体弱无子女等6717名建档立卡户,纳入民政兜底救助。全区13875建档立卡户基本实现了吃穿不愁,基本医疗、义务教育、住房和饮水安全有了保障。

据姜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冬雷介绍,“十四五”期间,姜堰区将摁牢防返贫“特殊键”,组织党员干部“点对点”服务脱贫户,稳岗位,稳就业,固稳防返贫城墙,携手脱贫户一起向幸福。

(段中富  于友南  卢裙)

106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