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备互联、数据上云,信息全程可追溯!姜堰工业企业迈进“智改数转”新赛道
连日来,位于泰州姜堰高新区的江苏华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光纤拉丝智能生产车间内,12条拉丝生产线高效运转,只有两名员工操控自动控制系统。该公司技术质量负责人王俊说,所有产品工艺参数都预先设置在电脑程序中,员工只需进行少量的辅助作业和应急处理。江苏华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姜堰工业企业迈进“智改数转”新赛道的一个缩影。

华脉光电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光通信产业光纤光缆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去年6月,华脉光电启动光纤拉丝技改项目,建设国内首座全自动智能化拉丝生产车间,采用智能工厂设计方案,引入大数据集中监控,实现智能仓储、智能制造、智能流转一体化。通过网络通信控制方式实现车间所有自动化设备联网管理、数据上云,产品信息全程可追溯。

华脉光电公司光纤运营总监夏静介绍,“智改数转”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当前3000平方米的车间仅需15名员工,光纤拉丝速度每分钟达到2500米。此外,运用信息化系统管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1.4%,降低产品不良率预期0.8%;降低产品单位能耗和物耗8%,缩短新产品研发周期10%;整体产能提高2%,运营成本降低10%。今年一季度,企业实现开票销售1.35亿元,同比增长117.28%,全年预计实现开票销售15亿元。

在信息化浪潮下,数字经济是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2021年,姜堰加快“智改数转”步伐,组织企业到外地考察5G+智能制造,创成省级智能车间2家、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套,中来光电建成姜堰首个5G在工业场景的落地应用项目、精锻科技创成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创成省星级上云企业37家、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21家,“智改数转”初显成效。

当前,新一轮疫情让不少制造企业面临来自成本、供应链、订单等方面的压力,但在制造业一线,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数字化智能制造,优化供应链,赶进度抓生产,把耽误的“时间”抢了回来,帮助企业经受住疫情冲击。
“中来光电率先迈进‘智改数转’新赛道,并从中尝到了甜头。”泰州中来光电公司董事长谢建军说,公司以5G+互联网制造为核心,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实现生产流程监控可视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提高生产效率4%,降低运营成本1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1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7.14%,形成可复制推广至光伏行业的智能制造新模式。2021年,公司完成开票销售78.4亿元,同比增长13.8%;今年一季度,实现开票销售15.13亿元,同比增长87.38%。

根据最新印发的《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姜堰将建立“智改数转”项目库、专家库、服务商资源库,积极上争省市相关配套资金,以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试点示范为抓手,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企业“上云用云”,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姜堰今年力争创成国家级智能工厂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5个,并利用三年时间打造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234”工程,即培育“智改数转”企业200家,实施“智改数转”项目300个,应用工业机器人400台套。
姜堰制造业“智改数转”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智改数转”各类关键指标超过江苏省平均水平,进入泰州第一发展梯队。

面对蓬勃发展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谁能占据数字化新赛道,谁就能更好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下一步,姜堰将把“智改数转”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对照上级部署要求和姜堰发展实际,继续出台支持举措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科学、有序、精准推进“智改数转”工作,引领更多企业向数字化要动力,赋能姜堰经济高质量发展。
(钱宏斌 吴惜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