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10月04日
新闻详情-首页

江苏姜堰:聚焦底线保民生 创新模式亮品牌

2022-04-14 10:29:36 姜堰新闻网

姜堰区社会救助综合平台获评泰州市公共数据开放应用创新大赛二等奖;“建设慈善和社会工作站 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获评2021年泰州市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养老服务亮点纷呈,《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对此专题报道;《“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三步排查工作法被列为儿童保障“泰州样本”……近年来,姜堰区民政局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众、聚焦群众关切,全力疏“堵点”、排“难点”、塑“亮点”,向着政策保障更有力度、分类施策更有精度、社会动员更有广度、暖心服务更有温度的目标大步前行,奋力开创高质量民政工作新局面。

立足职能,服务大局,制定“味”正的救助菜单

4月初,家住梁徐街道林野社区的老钱因疫情原因导致生活困难,姜堰区民政部门将生活补贴直接打入其卡,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真是多亏了民政局,基本生活才有了保障。”老钱说。

疫情防控期间,该区民政局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发放临时生活补贴和一次性生活补贴34123人次1100万元。开展赠网赠手机助学行动,为533名困难学生解决疫情期间上课难问题,为非义务教育阶段231名在校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贴47.84万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姜堰区民政局出台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政策措施,全区641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兜底保障顺利实现脱贫。高质量做好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建成8012户9871人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切实巩固脱贫成果。2019年以来,姜堰区民政局组织发放各类救助保障资金3.79亿元,保障困难群众10.88万人次。农村低保补差率从62%提高至78%,城市低保补差率从78%提高至87%,不断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感。

聚焦堵点,打通关节,严抓“香”浓的救助工序

为解决“救助不精准”的问题,姜堰区民政局开展低保专项治理三年行动,及时核增低保3000多人、核减低保7000多人,2020年、2021年我区精准救助率位居泰州市第一、全省领先。同时,该局协调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研究制定农村特困供养经费分级负担办法,从制度体制上为基层松绑,将2324名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低保人员纳入了特困供养。

另一方面,该局制定出台《关于加强镇(街道)临时救助工作实施意见》,将低保标准3倍以下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镇街,自2020来,3年共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44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4954人次。

创新模式,建强载体,打造“色”亮的救助品牌

“真没想到你们会主动上门帮我申请救助,这个平台帮了我们大忙。”近日,三水街道陆庄社区身患重病的王大爷对上门服务的姜堰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说。

像王大爷一样,全区所有困难群众相关信息已全部录入社会救助“一网通办”综合平台,从而得到及时、精准、个性化的帮助。一旦收到平台发出的医疗费用异常增高等预警信息,工作人员会主动对接、核实、解决问题。

据了解,该平台整合教育、人社等部门的救助资源,成为全省首家“一网通办”社会救助平台,平台登记在册救助对象4.87万人次,受理审批救助11000多户。平台还专门开发了重病、重残、受灾、教育等预警线,实现了由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社会救助平台为全区困难群众解决了急难愁盼等问题,我们会继续跟踪做好服务工作,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姜堰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工作人员陈屹峰说。

此外,姜堰区民政局还探索建立“三台联动”基层社会救助工作模式,构建后台政府统筹指挥、中台数据智慧联结、前台各方合力参与的社会救助新格局,推进救助政策、救助信息和救助力量的高度集成,实现社会救助“政府+社会”“线上+线下”“物质+服务”的高效运转;并出台《泰州市姜堰区“泰有爱”慈善社工站考核办法》和工作制度、服务制度、定期走访制度等9项具体制度,形成“1+9”的规范性制度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组织,为困难群众提供精准精细服务。

(孙柳)

104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