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姜堰:党支部建在小区 服务群众零距离
近日,姜堰天目山街道振兴社区鹿鸣党支部委员肖德友带着网格员王玉、志愿者潘建英,清理鹿鸣巷两侧绿化残叶,擦净公用座椅和栅栏浮尘,浇水喷洒花坛里认领种植的花草……“自从小区有了党支部,处处可见党员、网格员和志愿者的身影,地上干净了、巷道整洁了,居民遇到难事有人帮了!”不少居民深有感触地说。

居民的获得感得益于天目山街道将支部建在小区,“零距离”服务群众的新模式。姜堰区天目山街道于2019年底揭牌成立,是姜堰镇(街)中的“后生”,人少事多,各项工作都是新起步,加上老旧社区较多,小区治理困难重重。今年,天目山街道结合社区品质提升行动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依托书记项目全面推进“把支部建在小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造“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新名片。
振兴社区有12个小区,计2915户、7288人,分成7个网格、52个微网格,每个网格建有党支部、每个微网格有挂联支部委员。陵园西村是无物管小区,居住42户居民,多为老旧平房,巷陌纵横。原先,小巷内乱堆乱停现象严重,时常引发邻里矛盾纠纷。前不久,居民老耿、老王为一棵树较量起来,老王家的树枝伸到老耿家屋上,老耿要上屋锯树,老王不让。挂联支委肖德友把两人请到“党群驿站”,要求双方换位思考,讲明“邻居好、赛金宝”的道理,最终肖德友请来专业人员锯了树枝,两邻居握手言和。陵园西村所在三网格成立鹿鸣党支部后,吸纳了31名党员服务居民。78岁的全国劳动模范、党员李正红主动将自家小院和房间打造成“党群驿站”,设置“李姥姥议事院”,定期开展支部活动,快速响应居民诉求。

“党组织建到群众家门口,咱们就有了主心骨。”居民陈文伯说,党支部开创了“码”上征集墙。居民用手机扫码留言,自动生成党支部职责、支部书记履职、服务项目三张清单。她扫码反映了小区电动车难以充电的问题,建议增设便民共享充电车棚。社区党委接到党支部的项目清单,投资3万多元建成简约美观的共享充电车棚。
如今,姜堰区天目山街道9个城市社区的62个小区全部成立了功能型党支部,有的将阵地建到居民家中,有的与小区物业合署办公,有的携手小区草根社团、公益组织,做到了组织覆盖“零缝隙”、服务群众“零距离”、作用发挥“零障碍”。如康华社区康宁党支部融合小区城东健走队、城东舞蹈队、好声音歌唱队等7个草根社团,参与小区公益事业。疫情防控期间,80多岁的常桂英和老伴不便出门买药买菜,健走队队长杨金强带着两名队员,轮流跑腿帮办。常桂英逢人便夸,“自从小区成立了党支部,身边就多了义务保姆,让咱们每天过得开开心心的!”

据介绍,今年以来,姜堰区天目山街道建在小区的党支部已帮群众解决200多个问题。
姜堰区天目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朱燕萍表示,下一步,街道继续完善“支部建在小区”的功能机制,进一步彰显党支部在小区建设、基层治理、居民自治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