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20家企业+30名村民=幸福公式 新华村就业站的乡村振兴算法
“直播间的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华村‘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直播平台,我是陆军。大家关于招聘岗位、就业帮扶、职业指导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咨询!”走进泰州市姜堰区白米镇新华村党群服务中心,党总支副书记陆军的就业直播正热度攀升,屏幕上咨询岗位的留言不断滚动,评论区互动热闹非凡。

直播刚一结束,陆军便马不停蹄地拨通回访电话,对象是10月10日“姜好就业 堰领未来”金秋招聘活动中有求职意向的村民。“你联系的是哪家企业?”“泰州四点零金属工业有限公司。”“目前沟通得怎么样?”“已经有初步意向了。”“好!要是后续需要村里帮忙对接协调,直接来‘家门口服务站’找我们,我们帮你落实!”每通电话里,他都细致跟进求职进展,针对村民提出的面试邀约确认、岗位信息核实等问题,逐一协调解决,全力为大家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依托党建力量,白米镇新华村近期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这个看似小巧的服务站点,正悄然改写着当地村民的就业生活,成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注脚,也给姜堰区提供了“新华样本”。

记者采访中,陆军介绍道:“招聘会当天,我们邀请20多家企业到场招聘,周边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来了很多人。目前登记在册的求职人员有30多名,工作人员前两天已完成首轮回访,其中10多位和企业达成初步意向,还有2名村民已经成功入职上岗。”
谁能想到,如今服务贴心、人气旺盛的新华村,曾是有名的“软弱涣散村”。为了摘掉“软弱涣散”的帽子,新华村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将“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作为突破口。不同于传统招聘模式,这个服务站打破时空限制,把岗位信息直接送到村民家门口,还专门针对农村劳动力需求,推出零工、短工对接服务,精准匹配“短、平、快”的灵活就业需求。“我们发现不少村民就业意愿很强,但受限于各种情况,没法长期在工厂全职工作,特别希望能有短工、零工的就业渠道。”白米镇新华村党总支书记周忠明表示,“针对村民的这一需求,我们主动和企业积极对接沟通,‘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也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随着服务站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其“辐射效应”也逐渐显现。周边企业纷纷主动对接,希望通过服务站招聘员工,解决“招工难”问题。这种“村民得岗位、企业得人才”的双赢局面,让服务站成为白米镇基层治理的“新亮点”。从“等群众上门”到“送服务到家”,白米镇新华村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正在姜堰区乡村大地上描绘出一幅干群同心、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我镇将进一步加大线上线下招工力度,同时针对企业在岗职工及新进员工,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与提升服务,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保障群众就近稳定就业奠定坚实基础。”白米镇副镇长陆明虎表示。
服务站的价值,远不止于“牵线搭桥”。周忠明介绍,服务站如今已成为“多功能综合体”:既是政策宣传的窗口,工作人员定期讲解就业补贴、技能培训等政策;也是技能提升的讲堂,联合企业开展电工、家政等免费培训;更是民情沟通的桥梁,村民有就业困惑、生活难题,都能来这里反映。尤其是村规民约与积分奖励机制的结合,不仅巧妙化解多起邻里矛盾,更让村民从“要我遵守”变为“我要遵守”,主动参与乡村治理。“我们村这个村规民约真是好!不光帮着解决不少邻里矛盾,还能凭积分领免费鸡蛋、豆腐,实在!”村民薛莲英奶奶提起村规民约,语气里满是认可。“新修订的村规民约,是听了不少村民的意见整合出来的。”周忠明表示,“就是希望通过村规民约,让大伙儿的日子过得更和睦、更舒心。

如今的新华村,早已褪去“软弱涣散”的旧貌,不仅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村民收入持续提高,党群关系也愈发紧密,成为泰州市“祥泰有‘约’”试点村。下一步,白米镇将继续推广“新华经验”,计划在更多村庄打造类似的服务站点,拓展服务领域,从就业帮扶延伸至养老助困、文化服务等更多民生板块,让“家门口就业服务”覆盖更广泛的群众,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王苏闽 吴楚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