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大棚焕新颜 村民增收忙
秋高气爽时节,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葛徐村蔬菜种植基地一片繁忙。120多幢白色大棚在田间整齐铺开,棚内连片的珍绿西芹舒展着翠绿叶片,村民们弯腰穿梭其间,麻利地收割、理叶,装满芹菜的竹筐沿田埂依次排开,推车往来穿梭,将新鲜蔬菜运上货车,全力保障外地市场供应。

村民在大棚里忙着采收芹菜。(钱宏斌 摄)
这片“增收田”由海安种植能手朱国庆与淮安种植能人杨锐军共同打造。去年,葛徐村引进二人后,连片整治村民零散土地发展蔬菜规模化种植。“眼下这茬芹菜10月进入采收高峰期,11月采收结束后,下一茬生菜将紧接着种植,备战春节市场。”朱国庆擦着额头的汗介绍,目前基地正为新扩的120多亩土地施菜饼、撒鸡粪,工人同步搭建钢架、铺设棚膜,“新大棚完工后,基地总面积将达250多亩,可多带动2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村民在大棚里忙着采收芹菜。(钱宏斌 摄)
据悉,珍绿西芹是天津市宏丰蔬菜研究有限公司培育的新品种,小叶实心、绿杆抗病且口感脆嫩,市场认可度高。基地现有120多亩西芹于今年6月播种,全程采用有机种植模式,10月起陆续成熟,亩产约1500公斤,每亩纯收入约5000元。国庆长假期间,基地每日组织40余名村民分工协作,完成采收、捆扎、打包、装运全流程,日发车量达5000公斤,新鲜芹菜直供浙江、山东等地市场。

村民搬运整理捆好的芹菜。(钱宏斌 摄)
“西芹每年只种一茬,轮作能平衡土壤养分、减少病虫害。”朱国庆说,西芹采收后将种植生菜等作物,科学衔接下一年可种四五茬不同蔬菜,每亩总收入超万元。
“土地流转有租金,家门口上班有工资,日子踏实多了!”62岁的村民郭凤兰一边捆扎芹菜一边算账,家里1亩多地流转给基地,每年能收1000元租金,自己在基地务工每天还有80元收入,“不用离家,活儿也轻松,还能锻炼身体,比在家闲坐着强,大家边干活边说笑,生活也充实。”
72岁的贲秀英是基地的“老熟人”。她的儿子、孙子均为残疾人,家庭负担较重。如今,家里2亩多田流转后有了稳定租金,老伴在村里做清洁工,她则在基地负责芹菜整理,“每月能挣2000多块,足够贴补家用,再也不用在家里发愁了。”
葛徐村党总支书记殷家丽表示,蔬菜种植基地不仅让村民实现“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就业得薪金”,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增加2万多元收入,真正形成“产业兴、村民富、集体强”的良性循环。目前,新扩的120多亩土地计划10月下旬播种,年底前即可有新一批蔬菜上市,通过科学轮作,基地一年可实现四茬蔬菜采收,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邱婷 王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