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9月30日
新闻详情-首页

区委老干部局“校社联动”绘就社区夕阳红

2025-09-24 10:01:37 姜堰新闻网

(通讯员 姜老轩)区委老干部局锚定“资源下沉 服务基层”目标,精准对接老年人群体需求,积极推动老年教育融入基层治理,以“校社联动”创新模式,谱写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新篇章。

多维布点强阵地,构建老年教育“立体圈”。针对区老干部大学学位紧张、老年人入学不便的现状,创新构建“区—镇街—社区”三级办学体系,在加快新校区建设的同时,在罗塘街道、天目山街道等人口密集区试点设立分校,并逐步延伸至溱潼镇、蒋垛镇等乡镇,全力打造“15分钟银龄学习圈”。各分校立足地域特色与老年需求精准发力,溱潼分校邀请“乡土田园画家”田宏锁,开设以本土风貌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书画课程,让学员用笔墨记录乡愁;陈庄社区分校开设交谊舞、模特走秀等热门课程,单期培训人数达230人,将“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从愿景变为实景。在办学质效方面,分校严格对标总部教学与管理标准,成功培育了天目社区“和谐‘添睦’·耆乐融融”、北街社区“幸福夕阳·康居北街”等一批老年教育品牌。目前,全区已建成12所特色分校,共开设21个教学班,惠及1100余名老年人。

精准滴灌育特色,打造文化养老“新课堂”。为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分校实施“需求调研—课程定制—效果反馈”闭环机制,通过问卷精准把握老年群体兴趣点。中天社区分校开设音乐、中国画课程,首堂绘画课教师陈进从握笔教起,学员沉浸式创作的场景成为社区一道独特的风景;康华社区分校开设音乐班,学员在教师指导下练习发声,洪亮的歌声为社区增添了活力。今年以来,各分校共开设葫芦丝、太极拳、瑜伽等14门课程,覆盖多年龄层与兴趣群体,成为学员心仪的“知识充电站”。在教学形式上,分校创新推行“课堂+实践+展示”模式,社区“文化传承工作室”联合学员常态化开展“书画笔会”等活动;每月1次的文艺演出让学员闪耀舞台;在“七一”“重阳”等重要节点,专题举办书画影展、文艺汇演,如陈庄社区“银发生辉健康行”活动中的旗袍秀《水韵江南》,既展示教学成果,又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银龄聚力焕新能,激活基层治理“红引擎”。分校坚持“学治融合”模式,在满足文化养老需求的同时,引导学员将所学反哺社区,融入治理工作和志愿服务。天目社区分校老党员牵头成立“银发调解队”,成功化解邻里纠纷18起;中天社区15名学员组成“银发智囊团”,逐户走访收集意见,梳理出的8条建议被纳入居民公约,社区环境与邻里关系显著改善;振兴社区学员自发参与爱心助学、禁燃禁放宣传等志愿服务,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爱心大使”……近年来,依托分校载体,建成“文化传承”“关心关爱”等老党员工作室5个,孵化了“夕阳红文艺队”“银发帮帮团”等13支以老党员为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银龄文化进社区”“解忧名师社区行”等项目,今年以来开展文艺展演、矛盾调解、托管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近90场次,推动老干部工作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实现“文化赋能”与“治理增效”双赢。

下一步,区委老干部局将持续深化“校社联动”机制,推进分校建设扩面提质,拓展智慧助老、康养课堂等新课程,推动更多银发力量在基层治理中发光发热。


43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