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中心创新模式破解验收死结
(通讯员 潘佳伟)省自然资源厅“两为”(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不断加强“以群众为中心,先解决问题再说”的服务理念,聚焦业务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设置“办不成事”窗口,形成“受理—转办—督办—反馈”全流程闭环,为群众提供一个兜底性解决渠道和突破口。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依托“办不成事”窗口解决各类问题30多件,群众满意度达100%,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跨地服务,变“舟车劳顿”为“服务到家”。“你们服务太周到了!事情办完了我们也安心了,感谢你们!”日前,常住扬州的张先生欲把房产过户给自己的孩子,然而妻子重病在床,无法前往登记中心办理手续。张先生电话咨询“办不成事”窗口后,工作人员随即为他安排上门服务,并与住建窗口沟通对接,奔赴扬州为当事人办理手续,了却当事人的心愿。目前,“办不成事”窗口常态化对特殊情况提供上门服务,今年已有16次远赴扬州、上海等地,不断延伸服务范围,让群众办事更加省心、便利。
联动破局,变“历史死结”为“产权活证”。日前,钱女士在登记中心办事大厅终于拿到迟到多年的不动产权证书。1996年,其母房屋拆迁后,与原拆迁办口头约定将安置房源由住宅调整为商铺,但因缺乏书面协议,产权证一直无法办理。钱女士向“办不成事”窗口求助后,工作人员高度重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立即启动跨部门协同机制,联合区数据、住建、税务等部门成立工作组,通过查阅原始档案、走访知情人员,核实口头协议的真实性。随后,工作组联系开发企业承接主体补签书面协议,住建部门审核合规性,税务部门开启绿色通道办理契税,最终高效完成登记手续,切实为民解难题、办实事。
创新模式,变“审批堵点”为“登记通路”。“去年6月,我们就拿到房屋钥匙了,但无法办理产权证,严重影响小孩上学、房屋转让、租赁抵押等事宜。”“办不成事”窗口前,姜堰区佳兆业壹号公馆三期业主如此反映道。项目未通过竣工验收备案,是业主无法办证的关键。秉持“群众无过错即办证”原则,工作人员即刻向上级领导反映,在与相关部门沟通研究后,决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创新采用“第三方评估替代验收备案”模式,由开发建设单位委托专业机构出具相关报告,住建部门严格审核确认,以此替代房屋竣工验收备案材料。目前,登记中心已完成该项目334套房屋不动产首次登记,购房户在房屋完税后均具备转移登记条件。
据悉,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将持续优化“办不成事”窗口工作机制,推动更多民生难题从“办不成”向“能办成、快办成”转变,真正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