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在全社会厚植军民鱼水深情——“水兵母亲城”“双拥”工作的新探索新实践
【总书记说】
2016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与会代表时深刻指出,双拥运动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特有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泰州实践】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泰州的光荣传统。近年来,泰州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着眼于服务改革强军,着力打造新时代双拥工作组织领导、服务机制、社会联动“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新格局。全市各级各部门和驻泰部队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双拥工作取得骄人成绩。
推动社会拥军,厚植军民鱼水深情
今年70岁的刘秀兰是泰州市梅兰春集团董事长,泰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人称“拥军大嫂”。1月12日,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公布首届“江苏最美拥军人物”名单,刘秀兰名列其中。
几十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刘秀兰都默默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奉献爱心。作为海军诞生地、水兵母亲城的企业家,刘秀兰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脚步遍布驻地武警、预备役部队、海军东海舰队等部队,赠送慰问品价值800万元。
拥军永远在路上。为更好地汇聚社会力量形成强大的拥军合力,2012年,刘秀兰向泰州市双拥办提出了创立“市爱国拥军促进会”的构想,期望以此为平台,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拥军热情。在市委、市政府的热情关怀下,泰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正式成立,这是江苏省内第一家爱国拥军促进会。十年来,爱国拥军促进会为加快形成拥军组织网络社会化,推动军民共建活动社会化作出了积极努力。泰州市持续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创成了“拥军集结号”“拥军幸福港”等基层双拥服务品牌。

近年来,泰州市坚持多方动员、资源整合、广泛参与,把社会化拥军作为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突破口。
推动教育拥军。引导高学历、高素质青年从军报国,大学生应征入伍比例提高到85%以上。省泰州中学被确认为江苏省首个海军招飞优质生源基地,四年来,向海军空军招飞输送42名优质生源,录取人数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泰州学院创造性开展“情系海防”活动,帮助284名泰州舰官兵及家属取得本、专科学历。
推动科技拥军。积极引导企业围绕“民参军”“军转民”挺进产业高端,加快推进技术、产品、资本和人才融合。军地联合技术攻关50多项,180多家船舶及配套企业为海军服务。东部战区、海军、空军政治部以及江苏省军区多次来信感谢。
推动公共服务拥军。打造以退役军人为骨干的902路拥军公交路线,建成流动国防教育宣传车。市内所有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都设立军人优先优惠标志,市各旅游景点、市内各停车场全部设立军车免费标志。市区公交车、景区景点对现役军人及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免费乘坐和参观。
坚持军地携手,深化军地双拥共建
2018年以来,泰州市坚持“标准更高、特色更优、品牌更亮”创建定位,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推动双拥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巩固中提升、在改革中发展,形成了“军地互动、联建联享、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
做好驻泰部队服务保障。四年来,先后解决部队训练基地、道路拓宽维护、营区综合治理等20多个实际问题。帮助武警泰州支队建设自动化指挥中心,划拨土地130多亩,总投资2.6亿元。在主城区内建成投用人防工程200个、面积64万平方米,在建人防工程39.92万平方米;设置人口疏散地域7处,可疏散人口9万人。全市编组人防专业队伍800人、志愿者队伍2200人、市交通备战综合保障大队1300人,落实各类战备车辆500台、船舶20艘。

开展拥军支前走访。广泛开展边海防、维和部队官兵家庭“六送”活动,将走访慰问与政策宣讲、荣誉激励、解决困难结合,累计走访官兵家庭24户,解决实际问题8件。对参加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军人家庭走访慰问全覆盖、困难诉求全摸清、帮难解困全到位,解除后顾之忧。
强化军地联动协作。去年11月,泰州市委、市政府和泰州军分区联合下发《关于构建泰州市军地联动机制实施意见》,军地双方经常互通情况,遇事主动协商,妥善解决,走出了军地共享保障的路子。据统计,2021年,泰州军分区先后动用民兵1.5万余人次参与安保执勤、防汛抗台、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针对新冠疫情防控需求,军地联合制定了7134人规模的民兵检测、流调、维稳力量动用方案,开展“祥泰行动”疫情防控实战演练。组织防汛勘察并召开军地防汛联席会,制定了8000人规模的防汛力量动用方案,依案组织集训和演练。今年组织开展了“祥泰行动5号”军地联合防汛抢险演练,为“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做了必要准备。
落细优待政策,提升服务保障效能
今年6月23日,泰州市组织“戎耀泰州·职海扬帆”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就业专场招聘会,38家企业提供就业工种129个,岗位1405个。
近年来,泰州市持续聚焦“三后”问题,帮助军人解决“后路、后院、后代”问题,让官兵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训练和工作中。
推动解决军人子女教育问题。泰州市在全省率先将驻泰部队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拓展到泰州籍现役军人子女,所有现役军人子女均享受优质学校入学和中考加分。开展“护佑兵蕾·关爱困境儿童”活动,为退役军人后代提供“助健康、助成长、助发展”精准帮扶。
不断提高优待抚恤保障水平。建立抚恤补助标准增长机制,按照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的原则,近四年标准平均提高9.37%,累计投入优抚事业费达20多亿元。
切实增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出台《泰州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重点优抚对象享受规定比例的城乡医疗救助、优抚医疗补助及慈善救助和康复疗养,惠及优抚对象46182名。常态化开展在乡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康复疗养和医疗巡诊活动,累计受益5051人。
不断提高就业安置服务质量。四年来,泰州市推行“阳光安置”,共接收安置军转干部322人、转业士官308人、退休干部(士官)20人。举办退役士兵招聘会59场,1432家企业提供岗位3.5万多个。

今年4月下旬,泰州市开展“寻抗美援朝英烈亲人·弘爱国精神告慰忠魂”活动,成立7支志愿者队伍,动员全社会力量为20位长眠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寻亲。截至目前,名单上的大部分烈士亲属已经找到。7月7日,市双拥办举行“护佑老兵·健康‘心’行”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暨泰州市镜人致兵关爱基金会揭牌仪式,用心用情用力做实优抚关爱“后半篇”文章,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传递到位,为全市困难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筑好一道生活保障线。
【新闻多一点】 建立社会化拥军泰州模式
近年来,泰州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重要指示,坚持“标准更高、特色更优、品牌更亮”创建定位,积极探索拥军崇军新路子,建立了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拓展延伸“情系边海防官兵”“送政策进军营”等特色活动。做大做强家国荣光寻找泰州籍优秀军人、退役士兵村官培养、讲好泰州籍优秀军人故事等特有品牌。持续深入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夯实双拥基层基础,建立社会化拥军泰州模式。通过开展系列特色“双拥”活动,让军人退役后得到妥善安置、军人子女得到良好教育、军人家庭生活更加幸福,使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军人军属,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