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10月25日
新闻详情-首页

在姜堰,每个善举都是发光的星

2025-10-21 09:37:53 姜堰新闻网

今秋十月,姜堰区全城好人“火”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好人”的故事燃旺一座城市的“文明温度”。

近年来,我区着力构建“好人”生态引发的“涟漪效应”,为城市注入新的“灵魂”。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截至10月初,总人口不到70万人的姜堰,已上榜“中国好人”17名、“江苏好人”37名,好人的“涟漪效应”成了城市最闪亮的精神“坐标”。

公益如人生,跑出大精彩。一群由社会各界人员组成的姜堰区先锋公益发展促进会根植了好人基因。

走进基地,一幅幅公益活动照片让人眼前一亮,一面面锦旗叙说着每个青春故事,“中国好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马晓兵就是这个团队的创始人。

团队里有企业家、个体工商户,有教师、普通劳动者。“我常常问自己,什么才是有价值的青春?新时代的青年就应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参与志愿公益的伟大实践!”马晓兵告诉记者,“公益的前行路有挑战,但梦想让我义无反顾。做公益不能只做‘过路者’,要让青春岁月融入祖国发展!”

青春“接力”,公益“接力”,是这个团队最鲜明的“标签”。16年来,从最初的向受困受灾家庭捐赠到精准帮扶,从最初的10多人发展到当下的5000多人,队伍不断扩展,公益场景不断上新。

今年在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期间,先锋公益寻遍全区及周边抗战老战士,为13名抗战老兵制作了手模。今年100岁的封长明,是参加马沟阻击战的老战士,望着自己的手模,高兴地说:“这是一段历史,这些年轻人用心为我们着想,了不起!”在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马晓兵团队用两个月时间,为全区住进养老院的640多名老人拍照片,全部送到老人手中。杨大爷接过照片乐得合不拢嘴:“我一生就没拍相片,这些年轻人把事情都做到我心坎上,不简单!”

做公益一直在路上。汶川地震,他们带着20万元企业爱心款奔赴北川;龙卷风肆虐盐城阜宁,满载生活物资的货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青海果洛地震、北京房山特大洪灾、四川雅安泥石流……每个现场,“先锋人”的黄色志愿者服成为最动人的风景。16年来,先锋公益的足迹踏遍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45000多名孤寡老人、5000多名藏娃、569名孤贫孩子、165名贫困白血病重病患者见证了这个团队公益的力量。

16年,先锋公益开展户外大型募捐活动10多次,先后在山西、云南等地投资苹果种植、中草药种植。外省市有了先锋公益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在苹果丰盛期,“先锋人”又在泰州市举办山区特色农产品大型户外展销活动,让山区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为当地乡村振兴助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在马晓兵带动示范下,先锋公益团队先后走出了救火英雄、公益达人、带着奶奶一起上大学的3位“中国好人”,涌现“江苏好人”10多名。一个区级民间公益组织出了这么多的好人,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屈指可数。

先锋公益用爱点亮城市文明星空,他们的行动燃旺一座城市的温度。

我区分别连续24年、9年举办“新人新事”和“姜堰好人”评选活动,通过自下而上、层层推选、审核评议、公示投票等程序,每年从真实性、时效性、感染性、典型性等几个维度,精心筛选打磨好人事迹,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模范人物脱颖而出;学做同步,让“好人”火起来。各镇村在醒目位置设置“姜堰好人榜”,张贴好人照片和感人故事,有的镇街还专门打造“好人街”,编纂印发《身边好人事迹汇编》,让一批“好人”精彩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尊惠并举,让“好人”有好报。我区为“好人”生活打通“绿色通道”——优先乘车、定期体检、观光旅游,“好人”在我区享受到了贵宾待遇。

一个又一个“好人”在这座城市生活得更有尊严,一大批年轻人在志愿服务舞台上舞动青春、畅享文明。据统计,我区共有志愿者近16万名,志愿服务成了这座城的最显眼的“标签”。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陆锋说:“姜堰最不缺少的是好人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将毫不动摇地传承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好人森林’,把我区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好人城。”


27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