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从“空白地带”到“温暖枢纽” 盘活闲置资源惠民生
从服务多校学生的康华社区“五爱”驿站,到联动校园场馆的姜堰二中活力枢纽,再到实验初中的多功能驿站……泰州市姜堰区天目山街道通过盘活各类闲置资源,采用“一点一策”模式,打造多处功能复合的护学空间。将校门外曾经的“空白地带”和“闲置角落”转变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温暖枢纽”,切实破解学生放学后“去哪儿”、家长接送“哪儿等”的民生难题。

刚放学的姜堰区实验初中校门口,没有了以往家长蹲在路边、学生撑伞吃饭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风雨棚下,家长们轻松地为孩子摆好饭菜,学生们坐在固定座椅上安心用餐。这处让家校都舒心的空间,正是街道和学校共同改造的护学空间核心区域。
在家长们看来,护学空间不仅解决“吃饭遮风挡雨”的基础需求,更消除路边就餐的卫生与安全隐患。过去刮风下雨时,饭菜容易被弄脏,家长和孩子都得“遭罪”,如今的专属区域让这份“午餐时光”变得踏实又安心。学生家长周丽丽说:“以前我们都是在路边给小孩送饭吃,灰尘太多,如果下雨,孩子都容易淋雨。现在这个环境非常好,孩子吃饭不会受凉,而且都有位置,不需要我们自己带凳子,很方便。”

护学空间的便利,学生们感受同样深刻。过去看着家长顶着烈日、冒着风雨送饭,孩子们既心疼又无奈,如今专属就餐区不仅让自己吃得舒服,更减轻家长负担。过去接送时,家长们总得多拎一把凳子,如今护学空间里座椅齐全。
谁能想到,这个功能齐全的护学空间,前身竟是实验初中一处老旧车棚。在天目山街道和该区教育局大力支持下,学校修缮车棚,实现从“单一停车”到“多元服务”的“多功能升级”。
据了解,建成之后的护学空间可以同时容纳100多人就餐,也为学生家长提供便利服务,他们在等候学生放学的时候,可以在这里休息、聊天,我们也配备了学生锻炼器材,让学生在等待家长的时候可以锻炼。
姜堰区实验初中护学空间并非个例,在天目山街道这样的“民生答卷”正在多所学校铺开。

康华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五爱”主题护学空间,服务超1100名学生;姜堰二中盘活校园西门闲置场地,建成生命健康体育馆与护学驿站,还联动极地海洋馆、校史馆拓展功能。这些“一点一策”打造的空间,正把校门外的“空白地带”变成“暖心枢纽”。
天目山街道办副主任曹慧说:“我们将推进通扬社区新的户外研学空间建设,与康华、实验初中、二中护学空间融合打造研学路线,进一步丰富护学空间内涵。”
从解决“一顿饭的安心”,到谋划“一段研学的成长”。姜堰区天目山街道的护学空间正以“小空间”承载“大民生”,用家校社联动的温暖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也装下家长们的安心与期待。(吕阳 刘思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