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社会治理“神经中枢”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了解决我与邻居土地权属问题,我花了近一个月时间跑了三个部门。现在综治中心一站式就解决了,这效率真没得说!”近日,泰州市姜堰区白米镇白米村邰大妈拿着调解协议书连连点赞。
在姜堰区白米镇,一个集矛盾调解、治安防控、法律服务、网格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治理“神经中枢”正焕发新活力。升级改造后的白米镇综治中心,以崭新面貌、高效运转,切实将平安建设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缩短为“零距离”。

阵地“标准化”:群众找得到的“说理地”
“选址必须方便群众,功能布局要让老百姓一目了然。”白米镇综治中心以标准化建设布局,划分信访接待区、综合协调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法律服务区、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区域,实现“多中心合一”,推动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等部门常驻,村建、教育、卫生、妇联、退役军人等部门轮驻,实现力量整合、信息共享、联勤联动。
机制“一体化”:矛盾不上交的“解码器”
白米镇综治中心建立完善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机制,对于复杂矛盾纠纷或跨部门事项,中心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调解员、法律顾问等力量,进行联合研判、会商、调解,形成化解合力。同时,综治中心组建每天由一名党政负责人带班的调解队伍,通过采取即接即办的方式,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集中受理、即时分流交办。

队伍“专业化”:扎根基层的“贴心人”
白米镇综治中心构建“专业力量+群众力量”的队伍体系,一方面,配备了经验丰富的专职调解员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力量,为群众提供免费、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无论是邻里纠纷、家庭矛盾还是经济纠纷,在这里都能找到专业的解决途径。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网格议事会”激发自治活力,吸纳网格调解高手、银龄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人员加入,用乡音乡情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做好源头预防预警,发挥网格员“探头”作用,在日常巡查中及时发现隐患、苗头、诉求等信息,实时上报综治中心平台,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将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刘浩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