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10月29日
新闻详情-首页

泰州姜堰:稻浪翻滚 科技写下丰收诗行

2025-10-29 09:14:06 姜堰新闻网

金秋时节,稻浪翻滚。日前,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兆龙种植家庭农场迎来测产验收,800亩南粳9108水稻丰收,亩产超700公斤,预计总收入160万元,净利润可达40万元。这份亮眼的成绩单,离不开优良品种的支撑,更藏着科技赋能的密码。

在测产现场,金色稻田间农机轰鸣,收割机高效运转,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等全流程作业。为确保数据科学与样本代表性,专家组在基地随机选定两块代表性田块开展实割测产。机械收割结束后,工作人员严格遵循标准程序,依次进行称重、水分测定与数据核算,并以两块田块的测产结果平均值作为最终产量数据,经核算,亩产达702.4公斤,较去年增幅显著。望着最终的测产数据和金灿灿的稻田,农场主刘兆龙难掩丰收的喜悦:“亩产今年超过700公斤,我非常开心,主要就是专家们指导相当到位。今年800亩地预计收入160万元、净利润40万元。”

测产专家组经过现场调研分析认为,该农场水稻种植管理规范有序,选用的南粳9108优质稻品种田间长势均衡健壮。尤为关键的是,农场采用以“培育长秧龄大壮苗”为核心的“壮秧+早发+中控+后攻”种植技术,能实现水稻多穗与大穗兼顾、穗型均匀稳定、抗倒伏能力强、产量潜力充分释放的效果,即使在气候不佳的歉收年份也能稳定高产,在风调雨顺的丰年更能突破产量上限,是助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关键核心技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张亚东说:“这个具有高产潜力的品种,需要配套运用一些好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生产潜力。”

事实上,兆龙种植家庭农场800亩水稻的丰收是姜堰区与亚夫科技服务开展院地合作、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将科研院所的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能听懂、易掌握、用得上的实用技术,当好科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桥梁纽带”和农户发展的“智囊团”,帮助农民精准实现技术应用、产量提升与收益增长的多重目标。

江苏亚夫科技服务特派员程兆榜说:“我们组织专家对示范田进行现场试产测定,测定结果产量在700公斤以上,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我们还是挺高兴的。”

如今,姜堰区深化“良种+良法+良服务”模式,让南粳9108等优质品种扎根沃土,让“壮秧+早发+中控+后攻”的科学技术落地见效,更让亚夫科技特派员的全程跟踪服务走进田间地头。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让水稻亩产突破700公斤,带动农户净利润显著增长,更推动当地农业从“靠天吃饭”向“科技兴农”转变。(陈慧)

36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