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11月04日
新闻详情-首页

把基础性、兜底性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全区基层治理“巡诊家家到”第八场活动举行

2025-11-04 09:31:20 姜堰新闻网

11月3日,全区基层治理“巡诊家家到”第八场活动(顾高镇、大伦镇专场)举行。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孙靓靓强调,当前,顾高、大伦正处于加速追赶、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要把基础性、兜底性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全力办好得民心、暖民心、安民心的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区领导李瑾、刘禅、李伯群、陆锋、滕智东、徐海涛、戴忠全、邱德和参加活动。

“回头看”环节

01 罗塘街道作“诊疗”情况汇报

“巡诊家家到”开展以来,罗塘街道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协同攻坚,扎实推进问题整改,73条个性问题按序时推进68条,已整改38条;4条视频问题及2条现场交办问题整改5条;43条共性问题已整改22条、42条部门赋能问题已完成赋能25条。

02 效能办作“疗效”确认

区效能办通报整改总体情况,并就存在的部分事项缺刚性执行、缺明显成效、缺硬核支撑、缺系统推进等工作短板提出建议举措。

03 “复诊”再开方

围绕“四张清单”以及12345政务热线收集的问题意见,孙靓靓与街道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解剖麻雀”,逐一明确方案举措与时间节点,全力打通问题解决的“最后一公里”。

孙靓靓指出,“巡诊”目的是找到根本解、最优解,罗塘街道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抬高标准、压实责任,多一些人无我有的创新性打法,多一些源头治理的制度性成效,确保整改成效经得起实践和群众检验。

▶如何给农田基础设施办上“长效保险”?

▶屋顶光伏究竟谁来管?

▶如何让交通“快车道”变成群众出行“安全道”?

▶农村电诈“防火网”究竟该怎么织?

▶便民服务“全科窗口”究竟如何建?

▶村集体、村民的钱袋子谁来守护?

▶……

“集中会诊”环节

围绕专题片曝光问题以及“体检报告”中的难点问题,孙靓靓与顾高镇、大伦镇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现场“把脉问诊”“集中开方”,逐项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整改时限,推动形成压实责任抓整改的工作合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围绕“基层、基础、基本”,孙靓靓在总结讲话中指出——

坚定不移“抓基层”,打造敢治善治的过硬队伍。要提高居安思危的敏锐性,转变重应急处置、轻危机预防的思维惯性,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要增强攻坚克难的战斗力,坚持班子成员包片、中层干部驻村、年轻干部到户,鼓励年轻干部拜师“老乡镇”、学习“土办法”,全力破解排查不见底、干部不托底、化解缺功底等制约矛盾纠纷化解的困难问题;要涵养风清气正的好生态,巩固拓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驰而不息推进重点领域作风建设专项治理,真正以自身正、自身硬做到敢治理、善治理。

坚持不懈“打基础”,办好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城乡协同、区域统筹,在顾高、大伦布局了大量农村基础设施,但随着时间推移,交通安全管控、农业设施管护、安置小区管理等问题逐渐显现。当前,城乡发展已经从“做大规模”向“做优存量”转变,把基础设施运营好也是做好基层治理、办好民生实事的应有之义,要处理好“建与管”“大与小”两个关系,坚持用户思维、问题导向,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解决”转变,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的可持续运营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坚定信心“强基本”,闯出高质高效的致富之路。要抓住“好机遇”,深挖通南乡村经济、生态、文化等多重价值,串联打造一条融农耕体验、文化寻踪、生态康养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线路;要依托“好企业”,建立健全村集体、企业、村民利益联结机制,逐步推广“订单式种植”“小块连片种植”生产模式,让更多产业发展收益留在农村、流向农民;要做优“好产品”,通过精细化运营将其转化为效益增量、品牌增量,让独具风味的土特产,成为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硬实力。同时,农水公司要加强统筹,持续放大“姜味食足”区域品牌作用,从生产标准、品牌叙事、营销渠道等方面,对姜堰特色农产品进行系统重构,全力将“土特产”打造成高附加值的“金招牌”。

“巡诊家家到”工作机制旨在打破部门与镇街之间的协同壁垒,通过靶向施策推动服务资源下沉、治理触角延伸。下一步,“巡诊”相关部门和镇街将紧盯问题清单和赋能事项,不断抢抓“时效”、提高“质效”、追求“长效”,确保整改成效经得起实践和群众检验,持续释放“巡诊”工作的系统效能和积极影响。

29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