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以评价“硬约束”激活服务“新效能” “盲审”机制打造公平竞争新生态
(通讯员 鲍鑫)“本来还在为选取哪家中介机构发愁,‘盲审’评价结果提供了直观参考,我们从中选取了一家优等次的环评中介机构,服务质效特别好。”日前,华智超薄高效硅片及BIPV光伏组件生产项目代办员刘锋对我区新推行的中介服务“盲审”评价机制赞不绝口。
为破解项目建设中涉审中介服务质效不佳、部门自审自评、评价打和牌等问题,今年我区聚焦涉审中介管理“小切口”,创新推出中介服务“盲审”评价机制,为经营主体择优选取服务机构提供客观依据,全力护航项目高效推进。
该机制明确,中介服务成果需隐去机构名称、人员信息、联系方式等可识别标识,由异地专家进行“不记名”评审,从评估方法有效性、报告主体精炼性、评估结论准确性等多维度综合打分;要求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评分高低,将中介机构划分为优、中、末3个等次,其中的末等次比例不得低于10%,切实提升评价区分度。区数据局局长蒋晓斌介绍,今年以来,组织一到三季度在我区有执业行为的136家涉审中介机构进行“盲审”评价,21家评定为优等次,10家评定为末等次,做到高质机构“脱颖而出”、低效机构“无处遁形”。
“盲审”评价结果的公示也激励中介机构提服务、争优等、夺头名。江苏某佳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盲审’机制倒逼提升服务质效,同时给企业带来一定正向效益,公司服务我区农路桥梁建设项目,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次性通过,节约了人工、差旅等多次现场勘测的支出,实现双赢。”
聚焦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区数据局联合相关部门,对环评、测绘领域8家末等次机构逐家约谈、集中座谈,督促提升服务质效。实施以来,涉审中介报告一次性通过率由年初的33%提升至当前的62.5%。此外,开发区率先应用“盲审”结果,鼓励社区、部门购买涉审中介服务时优先应用优等次中介机构,选用末等次机构时需在服务结束后提交应用反馈,全过程监督机构服务水准。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应用“盲审”评价结果10多次,报告质量、项目审批速度显著提升,真正达到以政府示范应用带动市场主体跟进的效果。
据介绍,区数据局将在政务大厅中介服务专窗、部门审批窗口全面公布评价结果二维码,引导项目业主办事主动扫码,更好地掌握机构真实服务水平,为购买服务提供有力参考,推动构建有序竞争的中介服务市场,增强市场主体对我区营商环境建设的感知度、满意度、认可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