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筑牢新质生产力根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1月6日上午
姜堰区召开
“扛起改革担当 冲刺千亿姜堰”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发展新质生产力专场
介绍我区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举措
亮点成效以及下一步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姜堰区科技局、工信局
主要负责同志发布相关情况
政府办、经济开发区(三水街道)、
高新区(罗塘街道)
有关负责同志回答记者现场提问
2025年,姜堰区紧扣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冲刺“千亿姜堰”,通过关键领域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整体突围。今年1-9月工业开票销售738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全市第一,全年有望破千亿元大关,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省、全市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01激活新质生产力“源动力”

紧扣“2+2+X”产业体系,巩固提升汽车零部件及油气装备、医药及医疗器械两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新型储能、商业航天器等未来产业。项目招引精准化,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突出产业招商和科技招商并举,加速引进优质科创资源,培育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2025年签约落地省产研院重大科创项目2个,招引重点科创项目13个、一般科创项目170个以上。梯度培育体系化,壮大创新型企业矩阵。充分运用“创新积分”“项目管家”,形成领军企业“强链”、高新企业“补链”、中小企业“延链”的科创企业丛林,新增省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数量全市第1,省瞪羚企业2家,实现零的突破。技术攻关靶向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双轮驱动,引导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25年立项3个,获批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工业7个、农业2个、社会发展4个。
02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紧扣姜堰产业发展需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创新平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载体支撑。提能升级产业创新平台。依托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积极嫁接优质科创资源,推动高新区与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建南师大(姜堰)人工智能研究所,启动修正药业华东研发中心建设,推动资源跨区域高效配置。提质赋能离岸创新中心。高效运营“1+4+N”离岸创新网络,引导产业链群骨干企业跨区域建立企业离岸研发中心,新认定武汉、上海2个市高质量区域离岸创新中心,两年实现全覆盖,夯实“离岸—靠岸—在岸”机制,已引进离岸孵化落地项目20个,力争全年达25个。建强用好企业研发机构。按照“市区联动、协同推进、统一标准”的原则,有序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新建市重点实验室5家,组织申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实现全区重点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1.2%。
03健全新质生产力“要素链”

坚持系统思维,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着力打造开放包容的最佳创新环境。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迭代更新《姜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区的政策意见》《姜堰区营商环境4.0版》等政策意见,建立健全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全年兑现奖补资金近亿元,惠及600家企业。人才驱动更具活力。举办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交流会、创新导师团巡诊等“走出去”“请进来”活动,推进“堰归来”城市合伙人计划,精准编制机会、供给、合作三张清单,有效链接和导入姜堰籍院士及高校院所等区外高端科创资源。金融支撑更有力度。打造“银行+保险+担保”实践样本,178个服务网点实现镇街全覆盖,为1322家企业促成融资27.16亿元,首创战略性新兴产业担保基金,为180家企业提供22亿元低成本授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200余万元。通过产业基金参投22支基金,返投姜堰项目21个,投资额达22.55亿元,孵化擎朗智能、修正(泰州)研究院等项目,精锻科技获全国首笔“双用途”股票回购增持贷款1亿元。
04升级新质生产力“智造力”

以“智改数转网联”为抓手,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做实涉企服务,持续培育新动能。智造赋能成效显著。全面完成首轮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创成国家5G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等一系列智改数转示范项目,经济开发区创成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对象,截至目前,新增国家5G工厂1家,创成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家、省先进级智能工厂21家。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实施专精特新育苗工程,五行科技成为今年全市唯一制造业单项冠军。近年来,依托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区已累计有228项新技术新产品被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目录,数量居全市前列。服务资源持续优化。建立全区副股级以上人员“全员挂联”机制,实现规上及重点规下企业“全域覆盖”,今年开展三轮集中走访活动,第一、第二轮收集梳理的199条企业诉求已办结170条,第三轮收集101条企业诉求,正在加快推动办理;修订完善惠企奖补政策,近三年兑现区级惠企政策1.05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真金白银”。
作为全区经济发展主阵地
姜堰经济开发区(三水街道)
高新区(罗塘街道)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抓手
推动经济发展从外延式扩张
向内涵型增长转变
打造全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标杆示范
姜堰经济开发区(三水街道)
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提质增效,着力激活“存量”的内生动力。积极构建“专精特新”与“企业上市”培育梯队,推动双登股份港交所挂牌上市,精锻科技数字化车间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标准化应用试点,落地总投资50亿元的零碳产业园项目,园区成功获评“江苏省绿色园区”。推动模式转型,充分激发“增量”的内驱潜力。创新“一张表格抓推进”机制,推动远通电力等重大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围绕半导体清洗设备赛道引进6家上下游企业,增强产业链韧性。强化成果转化,全面迸发“变量”的内涵活力。创新“拨投结合”的孵化机制,成功培育出芳纶隔膜、脑部PET等一批“小而美、新而特”的科创项目,9家企业创成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精心打造“三水四季”青年人才品牌,营造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生态。
高新区(罗塘街道)
今年4月成功创成省级高新区,为全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动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实施“规模企业培植、重点企业培优、科技企业培强、上市企业培育”计划,鼓励传统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确保全年完成工业开票销售1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攻坚未来产业项目。紧盯生物制药、人工智能、6G通讯等未来赛道,招引强链补链“高”“新”项目,确保全年完成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25个,加快正帆科技、紫兴玉光等在建项目进度,确保全年完成5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0个、新竣工项目5个。强化人才科技创新。打造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集成提供人才认定、创新创业、子女入学等服务事项,深入实施“罗塘英才”计划,联动科技镇长团、临港离岸创新中心等招才引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下一步
姜堰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牢牢把握“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本要求
科学谋划“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
全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
人才链、资金链“四链”同频共振
加快融入泰州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为实现“勇立第一方阵、决胜千亿目标”
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