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11月16日
新闻详情-首页

网站首页 >   > 详情

区县新闻丨江苏姜堰: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与美丽同行

2021-02-02 10:19:15 姜堰新闻网

青砖白墙、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人居环境整治让今日的姜堰农村有了新的模样,一幅幅诗意田园美丽画卷徐徐打开,不少村落已经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休闲好去处。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深入实施以清洁田园、清洁村庄、清洁河道、美丽庭院为主的“三清一美”专项行动,全力消除农村脏乱差现象,实现了整治工作三大跨越,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姜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姜堰区成功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补齐短板弱项,实现从示范创建向全面推进的跨越

姜堰区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调动一切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形成合力攻坚之势。补齐设施短板,重点推进道路优化、厕所洁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污水净化为核心的“五化”工程,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去年新改建四好农村公路50公里、桥梁40座,新增农村路灯2000盏以上,启动了5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区行政村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65.04%。严控面源污染,全域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农作物“药肥双减”技术,去年全区绿色防控技术覆盖面达90%,农药、化肥使用量同比分别下降11.6%、5.41%。开展生态健康养殖场创建,全区239家畜禽规模场合格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93%。提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网点17个,农膜回收率达93%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分类打造特色,姜堰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南经济发展区重在解决基础薄弱问题,突出整治退宅还耕土地、闲散地、田埂、废弃沟塘等,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抛乱种,营造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人居环境;溱湖生态经济区重在放大生态富集优势,加快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园区、生态环境、生态旅游“四位一体”建设,追求更有特色、更高质量的整治效果。

汇聚智慧力量,实现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参与跨越

姜堰区将通过宣传引导、荣誉激励、项目扶持等方式,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环境整治新格局。突出带领带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扶贫走访等活动,组织全区5300多名机关、镇街干部走村入户,开展疫情防控和健康知识宣传,定期帮助老弱病残家庭清扫卫生。通过全方位宣传发动,形成良好氛围,带动群众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让环境整治的新风吹遍每一个角落,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让群众的心里和家里一样亮堂。凝聚民心民力,发挥志愿者的先锋作用,组建由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伍军人、网格员参与的机动巡逻队,开展村庄环境督促检查。发挥乡贤能人的推动作用,通过打好感情牌、亲情牌,落实项目冠名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激励方式,引导乡贤能人支持家乡建设,去年共收到各界捐助4100多万元。发挥村规民约的引导作用,通过积分兑换、公布红黑榜、评选整治标兵等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家前屋后的环境整洁,让农村的水更绿,天更蓝,景更美。注重管常管久,创新管理模式,放大镇、村、民共订“美丽宣言”以及无人机监管等妙招,提升环境整治效果。健全保洁员队伍,提高报酬待遇,调动保洁人员积极性。推行物业化管理,明确考核要求,全面抓好镇村公共区域日常保洁。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推动设施、资金、责任、人员、制度“五到位”,确保整治成效有力巩固。

建设诗意家园,实现从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跨越

姜堰区以农村公共空间治理为抓手,进一步放大生态旅游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堰上花开”乡村特色品牌,让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就地取材,使用乡土树种和本土材料,建造“文化墙”“绿化角”“庭院花圃”,环境“整洁村”达标率100%,高标准打造了美丽庭院示范村15个、绿色庭院示范村20个,让推窗见绿、庭院飘香成为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坚持“轻介入、微改善”,放大小杨“樱花研学”、河横“稻田花海”、周庄“垎田风貌”、湖南“渔家生活”、西陈庄“乡村社戏”等独特IP效应,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民参与经营,因地制宜导入田园乡居、乡村民宿、农事体验、文创展示等功能板块,打造 “千姿百态”、“形神兼备”、“宜居宜游”的特色乡村、美丽田园。坚持环境整治和乡村旅游同谋划同打造,上河地区主打东部干线、姜高路农事体验旅游线,下河地区主打溱湖大道、沈马公路水乡休闲观光旅游带,大力提升沿线环境,在重要节点布置乡村小景、口袋公园、体育游园,做到串点成线、沿线布景、景色满园,以环境整治全覆盖推动生态旅游放光彩。

74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