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旅游兴区”蓄势待发
碧波荡漾的湖面,郁郁葱葱的植被,无边无际的芦苇,自由嬉戏的候鸟,清脆悦耳的鸟鸣……冬日的暖阳让溱湖充满温馨,原生态的自然气息令人沉醉。北京游客崔毅飞开心地说:“我常年生活在北方,非常喜欢这种水乡的感觉。我会告诉北京的亲戚朋友,希望他们都来看一看。”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全国著名三大洼地之一的里下河地区,是典型的以半自然农耕湿地为特色的郊野型湿地公园。近年来,溱湖旅游度假区致力打造“长三角知名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围绕“春看会船、夏逛湿地、秋尝八鲜、冬泡温泉”特色主题,推出湿地音乐节、溱湖冬捕节、八鲜美食节、“堰上花开”乡村旅游节等主题活动,形成“一年四季有活动、老少男女皆参与”的特色节庆群;开通湿地-古镇水上游线,打造集观光旅游、文化休闲、参与体验于一体的“全域、全时、全龄”水上生态旅游项目。“十三五”期间,景区接待游客938.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49亿元。
溱湖是姜堰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近年来,姜堰区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在持续推动生态旅游提档升级中深挖本土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做精做特做优旅游文章,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区创成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5星乡村旅游区1个,形成了以溱湖度假区为核心和城区历史文化旅游区、乡村休闲旅游区、宗教禅修旅游区为支撑的“一核三区”,打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全球茶花王”“水上最高药师佛塔”等“世界之最”品牌,荣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首批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国字号殊荣。
“从姜堰实际情况来看,我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出现了‘金招牌’变‘紧箍咒’的尴尬局面,已逐步成为制约我区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痛点和堵点。”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永东表示,今年,姜堰区委、区政府将“旅游兴区”提升到战略高度,释放出大力发展新旅游经济的强烈信号。“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眺望‘十四五’,姜堰旅游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呼之欲出。姜堰这座古老而新兴的城市必将书写出‘旅游兴区’的华丽新篇章。”对于姜堰旅游未来发展,张永东信心满满。
守住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当前,姜堰区正积极抢抓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机遇,以溱湖为核心带动姜堰全域旅游发展,深入实施“旅游资源社会化、社会资源旅游化”发展战略,完善由以溱湖生态康养核、溱湖大道旅游发展轴、文化旅游片区、红色旅游片区构成的“一核、一轴、两片区”的全域旅游空间结构,通过打造一个个生机勃勃的旅游项目为全域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此外,该区还将重点培育夜游新业态,依托溱湖旅游景区、溱潼古镇、水上游览线等载体,大力发展夜游经济,打造夜间旅游集聚区,同时充分挖掘城市休闲度假资源,着力构建环水系休闲度假带,探索发展研学旅游产业,着力打造研学旅游基地。
姜堰区文体广旅局副局长姚冬表示,下一步,该区将坚持“观光特色化、休闲体验化、度假精品化”的发展路径,以“文化、康养、体育、商贸、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优化旅游规划布局,突出市场导向,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吃、住、行、游、购、娱”,融合“商、养、学、闲、情、奇”,共绘“生态姜堰、宜居宜业、勤来溱湖、养生养福”的美丽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