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佳音丨姜堰区白米镇孙舍村“春天里的收获”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雨水之后,正是躬耕播种的时节,但对姜堰区白米镇孙舍村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来说,春天却是收获的季节,摘笋、整形、称重、打包……
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但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个软弱涣散村。华丽转身的背后,是孙舍村高举党建引领大旗,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集体增实力、村级组织增活力”的兴村富民之路。
“村社合一” 闯出抱团发展的新路好路
一直以来,孙舍村信访矛盾多,集体经济增长乏力,2019年被列为软弱涣散村整顿。为切实扭转后进面貌,写好集体经济发展经,孙舍村“两委”班子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学习复制“大安模式”,探索成立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大棚70多亩,并通过芦笋产业党建联盟,以党建聚合实现产业整合,统筹提供技术服务和学习培训,高薪聘请专家蹲点指导,并与南农大开展合作,在嫁接高端优质资源中推动产业借梯登高。
“雁阵齐飞” 扛起引领发展的奋斗担当
新兵不新,自有一股初生牛犊的闯劲。自芦笋大棚建设以来,孙舍村全体党员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一心扑在大棚里。松土、浇水、施肥,闲暇时更是争分夺秒学习芦笋种植知识。2021年农历春节假期,本应是阖家团圆的时刻,但为了抓住春笋成熟的黄金季、蔬菜价格的高峰期,清晨五点的芦笋大棚孙舍村没有一个村干部缺席。正是这股带头担当的精气神、勇于担当的真功夫,不断凝聚着全村党员群众共同向前的广泛力量。
“成效初显” 坚定持续发展的信心决心
功夫足,天不负。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孙舍的芦笋大棚日产1500斤,而且品相、质量上佳,供不应求,一出大棚就发往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大型商超、农贸市场。“2020年是我们芦笋大棚的一个试水期,事实证明我们成功了!”孙舍村党总支书记表示,目前合作社一期流转土地235亩兴建栽植大棚,村两委下一步将推进二期、三期大棚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做大做强芦笋种植产业,助力打响白米品牌,推动“致富果”越结越大。
乡村,凝聚着丰收的热望;百姓,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社合一”的生动实践正引领着孙舍村,踏出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