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11月15日
新闻详情-首页

网站首页 >   > 详情

江苏姜堰:向水而为,绘就三水秀美画卷

2021-04-15 11:44:58 姜堰新闻网

​祥泰之州,顺风顺水。姜堰,因水而生,长江、淮河、黄海三水在此汇聚。北宋年间,盐商姜仁惠、姜谔父子率众聚资,筑堰抗洪,家园久治,功业永存,姜堰由此得名。

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河长制落实落细,大力实施河湖系统治理,精心打造人水和谐、水天一色、鸟语花香的幸福高地。

重拳治水强生态

姜堰区坚持系统治水,服务保障国家、省重点水利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生活环境、交通条件,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充分整合项目资源,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促进粮食丰收、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姜堰区罗塘街道前舍村村民孙宝华不仅主动拆掉自家违建,还当起了护河志愿者。在他看来,这其实也是呵护自家门前的风景。“以前,前舍村庄河边上到处乱搭乱建,损害了河道水环境。现在违法建设清理掉了,河水更清了,政府还在河岸栽种了花卉树苗、铺上了草坪,简直就是家门口的‘水上花园’。”孙宝华感慨地说。

系统整治区域水环境,让水连起来、活起来、清起来。2020年投资3.3亿元,疏浚整治镇村河道136条,高标准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淮河洼地治理姜堰套闸除险加固、老通扬运河东部片区水生态修复以及单塘河、东方河、中干河北段水环境综合整治等活水、调水、清水工程,助力河湖水质持续改善。

重拳治理的同时,姜堰区也注重示范引领,高标准打造“样板河”。灌木浓阴覆盖着河坡,清风拂过,平静的水面荡漾着阵阵涟漪……姜堰区三水街道近日完成龙叉港样板生态河道打造。全长约2000米的龙叉港,通过采用生态砖护坡,岸边使用苗木、草坪绿化等,打造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宜居环境。

按照“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整治标准,姜堰区倾力打造区镇村三级样板生态河道113条,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引领面上河道全域生态治理。样板河的典型示范效应,有效推动了河湖生态全域治理、美化优化。

创新“河长制”运行机制

在落实河长制的过程中,这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水乡创新不断,推行一系列“河长制+”模式,打破了党政河长“单打独斗”的局面,有效拓展和延伸了河长制“触角”。

姜堰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塘长制”,进一步健全河湖管护机制,延展河长制工作责任链至基层网格,填补现行河长制工作空白,打通河湖治理末梢神经,实现水体监管全覆盖。围绕“活水”“清水”“秀水”三大目标,坚持水岸同治、控源截污,打造“大中小微”水体治理样板。该区顾高镇充分发挥74名塘长护水治塘的“领头雁”作用,编制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一塘一策、因塘施策,开展系统连片治理。累计整治西芦村河塘、团结沟等19条村庄沟塘,铺设污水管网3.1公里,疏浚土方4万立方米,整坡3万平方米,建设生态补水泵站1座,拆坝建涵13座,打通沟塘“肠梗阻”,畅通“毛细血管”,保障沟塘碧水长流、清水连户。

创新“河长制+脱贫攻坚”河湖治理模式,指导试点镇引入市场机制,成立专业河道治理管护公司,吸纳低收入农户参与河道保洁、苗木管护、生态放养等,2020年公司实现产值482万元,纯收益120万元,11个经济薄弱村均稳定获益10.9万元,累计聘用贫困人口60人,每人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实现多方共赢。

近年来,姜堰区公开聘请262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热心人士等担任“民间河长”。“民间河长”每届聘期3年,常态化参与监督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等内容,并建立了日常管理、培训教育、激励关爱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创造出“党政河长+民间河长”的“双河长制”叠加效应。

“民间河长”作用日益凸显。“白南河整治后,水环境非常好。我是这片河的受益者,更是这条河的‘民间河长’,我愿意带动周边群众一起管河护河。”白米镇甸河村六组村民丁为国表示。

姜堰区针对河湖特殊地形制约,研发了“智慧河湖”管理系统,将河长履职、河湖管护、水质监测以及工程建设等功能进行系统整合,运用无人机智能巡检、手机APP“打卡”、骨干河湖无缝监控,实现河湖管护网格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全域旅游更优美

“河滨广场自从修整后,这里的河变清了、岸也绿了、景色也美了,已经成为了我们附近居民饭后休闲健身的又一个好去处……”日前,正在晨练的三水街道姜城社区78岁居民李峰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城因水而美,水因城而秀。近年来,姜堰区围绕做美“全域旅游”水文章,因水制宜、分类施策,打造了一批城市水文化旅游景点,如罗塘河的“百龙戏水”“历代龙雕”景观带,鹿鸣河的“阴阳八卦图”“三水神针”等,每逢节假日,这里的生态风光让如织的市民游客流连忘返。

今年,姜堰区又启动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投入16亿元,实施城市骑行绿道、慢行步道、景观水道“三道共建”,聚焦中干河、老通扬运河一纵一横城区水系,以运河文化、生态景观、商务休闲、全民健身为主题,重点建设串联老通扬运河、中干河、单塘河、姜溱河、三水河的10里滨水长廊,唤醒“沉睡的玉带”,让城市水系“环起来、靓起来、游起来”。

为充分释放生态红利,姜堰区创新实施“河长制+乡村旅游”,高标准建成河长制主题公园2座,创成省水美镇村37个,打造了淤溪周庄、溱潼湖南等8个重点田园景区,涵盖漂浮菜园、沙滩冲浪、水上游线等特色景点,引来八方游客流连忘返,走出了一条发展与生态相融、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姜堰区河长办主任、区水利局局长许健表示,下一步,姜堰区将纵深推进河长制迈向“河长治”,奋力打造“幸福水天堂”生态样本典范,持续擦亮“秀水环城、丽水绕村”的水韵姜堰新名片,为全面开启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厚植水利根基、彰显水利担当。

“又是一年四月天,溱湖水上舟竞前。锣鼓喧天忆英雄,精忠报国永相传。”被誉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的溱潼会船历经数百年传承,是“世界最大水上庙会”。在这片因水交汇的沃土上,还有被评为“2021美丽中国首选旅游胜地”的溱湖湿地、联合国生态环境“全球500佳”的河横村,它们都以各自的方式讲述着这里流淌的灵韵和秀气。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正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绘就新时代的水乡风情画。

137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