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张甸镇:“3+”培训模式 定制多元解纷课程
日前,在姜堰区张甸镇的矛盾纠纷调解室,因二手商品房买卖产生纠纷的朱某某和严某某历时两个月,终于在调解员“情法相济、德理相融”耐心调解下,达成了调解协议并现场履行部分义务。这是张甸司法所“3+”培训模式取得的实效之一。

今年以来,张甸司法所创新定制“3+”培训模式,通过给调解员上好必修课、自选课、定制课,提高基层人民调解员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能力水平,发挥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积极作用。
创新“情景+实境”体验,上好定制课
优选张甸非诉讼纠纷解决典型案件,由“百灵”调解员现场模拟真实情景,用老话题讲授新经验、用老方法讲授新技巧。放大品牌效应,开展特色品牌调解室创建、优秀调解员故事展示等活动,倒逼人民调解员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业务能力,着力塑造一支专业专职的人民调解员队伍,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强化“线上+线下”互动,上好自选课
利用平台优势,每天对“法润民生群”中村民提出的矛盾问题进行梳理。法律顾问第一时间在群里答复,让调解员和群众“以案学法”。无法立即解决或存在疑惑的,在“镇援法议事群”由议事团队讨论协商,“边议边学”。依托群众资源,充分发挥各村(居)“老兵调解室”、1名村(居)法律顾问、1名网格“法律明白人”的联动作用,将涉及到基层治理的矛盾纠纷编成“援法议事”案例,形成经验做法,供人民调解员学习。

注重“全科+专业”教学,上好必修课
重视“全面发展”,从基层法庭、派出所设立的“人民调解工作室”中遴选法律精、业务熟、威望高的人民调解员成为“法律明白人”。对各村级调解员进行调处指导和现场教学,培养更多的全能人才。突出“专业调解”,开设村(居)法律顾问“周三课堂”,就村集体合同、基层治理、土地流转等常见的矛盾纠纷类型进行入村授课、“随堂”解惑。坚持“领域拓展”,在矛盾易发多发的企业、医院等领域成立了5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并邀请镇法律顾问进行调解技巧的集中宣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