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姜堰:锻强产业链 放大企业“亩均效益”

日前,总投资50亿元的中车交通(姜堰)超级工厂项目开工建设,项目主要从事船艇电推系统集成、电驱游艇整机与核心部件、电驱专用艇整机与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和维保,电梯整梯及零部件设计、定制、改装等。该项目将全面拉长锻强车船及轨交装备产业链,着力打造姜堰智能制造产业的窗口、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服务工业制造升级的领航者,项目全部竣工后年可新增开票销售百亿元,提升该产业链企业亩均效益20%以上。

这是姜堰锻强产业链放大企业“亩均效益”的一个缩影。
车船及轨交装备产业是姜堰区传统优势产业,拥有包括汽车齿轮、锻件、组件、智能车载设备、驾驶系统、柴油机、摩托车发动机、各类船用电机、船用泵阀、全地形越野车、休闲用品车等在内的全链条产品,业务涉及设计、制造、加工、销售全流程,现有规上企业48家,去年共实现开票销售96.5亿元,同比增长10.57%,代表企业有太平洋精锻、鑫宇精工、扬动股份、振华海科装备等,其中太平洋精锻是创业板上市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主要产品差速器锥齿轮国内市场占有率41.64%、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10.33%、排名第二。
近年来,姜堰区坚定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先后打出工业企业和重大项目服务专员、工业企业培大育强、春风惠企20条等一系列组合拳,并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该区工业开票销售由453.4亿元增长至71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9.5%,工业入库税金由17.65亿元增长至23.28亿元,占全区全部税收的比重由35.6%提高至41.6%,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逐步凸显。

“尽管我区工业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初步彰显了规模和特色,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产业还存在链条不完善、龙头企业不强、中小企业同质化竞争、价值链位置和亩均效益偏低等问题。”姜堰区委书记方针表示,针对新一轮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姜堰区通过多方调研,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结合自身产业实际,在泰州地区率先实施“双提”(抓存量促提升、抓增量促提标)工程,启动“亩产论英雄”改革,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围绕着力打造的新能源、新基建、新装备、新旅游“四新”产业,构建了新材料、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高性能电池及电源系统、大健康、光伏太阳能、油气及节能环保、车船及轨交装备(高端装备)7大产业链为主体的产业发展体系,7大产业链共有规上企业305家,去年共实现开票销售402.43亿元,占全区比重达56.36%。
为推动七大产业快速裂变、高速成长,姜堰建立“一个区领导挂钩、一个部门牵头、一个链主企业带动、一张图谱指引、一套方案实施、一个专班服务”的“六个一”实体化、专业化运作模式,深入开展“育企强企、产业链招商、项目攻坚、创新引领”四大专项行动。(下转03版) (上接01版)该区还建成11个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库,出台相关培育方案,实施挂联帮扶,力推企业围绕智能车间、两化融合贯标、绿色工厂、企业技术中心等重点领域实施项目化改造,不断放大工业企业“亩均效益”,为姜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目前,姜堰已完成“亩均效益”大数据平台建设,共有2146家占地3亩以上企业参与评价,实现了对全区主要行业、七大产业链、镇街园区的综合分析,评价分类结果已应用到“高质量发展60条”“营商环境20条”、水电气差别化等政策兑现中,太平洋精锻、五行科技、苏中药业、华丽新材料等122家企业已获奖补3767万元。

华丽新材料公司董事长袁华寿说,公司纳入新材料产业链后,担任新材料产业链链长的姜堰区委书记方针和服务专员经常深入企业解决问题,帮助企业提质增效。去年,公司开票销售22.8亿多元、入库税金1.4亿多元、亩均税收37.5万元。今年,华丽公司乘着姜堰“培大育强”工业企业的东风,投资亿元新上新型环保WPC(木质塑料复合材料)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企业所得的341万元奖补资金,全部用于科研投入,力争公司今年亩产税收增加30%以上。
据统计,今年1至4月,姜堰工业开票销售255.7亿元,入库税金8.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96%、2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