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姜堰:216个“睦邻点”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道路封闭施工,店里没有生意,怎么办呢?”连日来,眼见着自己经营多年的理发店受道路封闭施工的影响面临倒闭,姜堰区罗塘街道紫石路理发店店主姜静文心急如焚。

荷叶社区党委书记沈浩了解情况后,与社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小组研讨决定,将该理发店设置为社区的“睦邻理发点”,社区内75岁以上老党员或者困难群众,一个月可以凭身份证到该理发店免费理发一次。

姜静文激动地表示:“这样既解决了我的难题,又让党员和困难群众得到了实惠,平时周边老百姓对社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也会来让我代为转达,我这小店也成了一个小小的社情民意‘收集站’了!”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姜堰区积极引导社区把深化“1+N”服务阵地体系建设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聚焦“服务走不出党群服务中心”的问题,以“聚人气、聚人力、聚人心”为目标,全力打造“接地气”的党群连心睦邻点216个,引导更多服务资源延伸下沉,营造人气集聚、睦邻友好的活力氛围,将党建引领社区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居民身边。

每周二、周四晚,三水街道马厂社区“书香溢众邻”睦邻点都会“人气爆棚”。社区在职党员教师石峥嵘和许忠海都是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淮海校区副校长,得知社区开设夜辅导课堂,他们主动担任夜辅导课堂“班主任”。

石峥嵘的儿子即将中考,女儿还在上幼儿园,尽管学校和家中事务繁忙,但每次轮到他坐班都是早早到课堂。许忠海有时因学校开会无法按时参加,便让同为在职教师的妻子“临时救场”,散会后顾不上吃饭,便赶到了夜辅导课堂。在他们的带领下,夜辅导课堂的师生队伍越来越壮大、人气也越来越旺。
为强化睦邻点功能供给,姜堰区统一制定了社区睦邻点建设标准,围绕邻里乐、邻里教、邻里助、邻里治、邻里赛等方面,拓展睦邻点的健身娱乐、邻里交往、互助教育等功能,梳理形成睦邻点服务资源2201条、谋划月度固定服务项目572个,真正打造了一批让城市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的“集聚地”。
天目山街道康华社区居民丁爱萍曾多次向社区反映小区健身场地不足,社区党委经过深入走访、需求调查,决定打造“韵动睦邻点”,组建康华社区健走队。居民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走出正能量,让陌邻变睦邻,形成了人气集聚、睦邻友好的活力氛围。
小小睦邻点,浓浓邻里情。为确保睦邻点建得好、用得好、作用发挥好,姜堰区将85名年轻干部培训班学员,逐一挂联至社区,为睦邻点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开展人气睦邻评选活动,对获评十佳人气睦邻点给予5-10万为民服务专项资金配套奖补,对考评位于末20%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刚性调整范畴。
根据部署,姜堰区党群连心睦邻点建设将以城市社区为重点,逐步向涉农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推进。2021年底,实现城市社区党群连心睦邻点全覆盖,每个城市社区至少建成2个以上党群连心睦邻点,涉农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至少建成1个以上党群睦邻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