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党史·办实事丨江苏姜堰:赶考路上“党旗红” 答好民生“满意卷”
“钱书记,好多外来车辆都停在我们小区,我们下班回家停车位全靠抢……”泰州市姜堰天目山街道康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住钱小霞的手机响个不停。钱小霞是泰州市表彰的优秀党务工作者,也是公认的社区居民身边的“好伙计”。居民的合理诉求,她总是有求必应。2021年以来,天目山街道2000多名党员干部往居民心里走,往基层实里干,办好办结“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3000多件。
“为民办实事,关键在干。再多不怕多,再小不嫌小,再难不怕难,要在行动上见真功,用党员干部‘实干指数’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姜堰区天目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朱燕萍这样说。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天目山街道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紧盯社区治理的难点和堵点,想办法,出实招,真正把“实事清单”变成“满意答卷”。

学党史:“红色精神”激发“奋进姿态”
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姜堰区天目山街道因地制宜打造党员干部“家门口”的党史学习教育阵地,组织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到蒋垛苏维埃纪念馆现场聆听革命先辈的英雄故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通过看、听、考、问、赛,激发党员干部甩开膀子“跑起来”;开展故事会、演讲会、述职会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奋进姿态;开展交流会、谈心会,点燃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新引擎。每周邀请姜堰区委老干部局流动党校讲师上党史学习公开课,并根据22个社区的特点,为基层党员干部送大餐,邀请抗美援朝老战士、老功臣宣讲红色故事,夯实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街道主要负责人每月都有主题宣讲,缺啥补啥,精准滴灌。此外,街道还选拔培养了20多名“百姓名嘴”,走机关、到社区、进企业、入学校,宣讲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党的“精神谱系”送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
红色热浪漫卷基层。2021年,天目山街道举办了多场党史知识竞赛,各级党员干部深入社区上专题党课超过400多场次,市区两级宣讲团到20多个社区,理论联系实际宣讲,近4万人次聆听送学内容。

听民生:“社区前沿”集结“脚板功夫”
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2021年以来,街道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动员各级党员干部俯下身子,扎根社区,了解居民所思所想所盼,搜集社情民意,为街道有针对性决策民生实事提供精准参考。”姜堰区天目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戴兰兰说。
昔日,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在办公室接听手机,往下跑得少,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原先坐等服务的现象不见了,广大党员干部用铁脚板丈量民情蔚然成风。
下去发现问题,写好民情日记。天目山街道实行部门负责人挂钩社区工作制,规定机关干部、社区负责人每周不少于两天时间到居民身边帮助解决难事和烦心事。
姜堰区三水社区党总支针对16组居民提出的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立说立行,建立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矛盾调处三个工作组,全体党员干部起早贪黑,拆除乱搭乱建、清理扒翻种植、取缔旱厕改造户厕,修建村庄大道,精心绘制文化墙……用汗水描绘出风光秀美的美丽乡村。
新世纪花园小区和东进小区是河西社区的两个老旧小区,2021年8月份,社区启动了改造工作,河西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俊在蹲点走访中,了解到有部分居民不愿进行小区改造的想法,他立即抽调100多名社区党员组成五个工作组,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打消了部分居民的顾虑,改造工程得以开工。“我们把老旧小区改造和‘为民办实事’有机结合,通过平整路面、美化墙面、补绿增绿、规整线网、规范停车等项目的实施,现在两个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俊高兴地说。

党员动起来,日记记起来,工作干起来。为确保党员干部在基层不蜻蜓点水、不务虚功,姜堰区天目山街道把机关、社区主要负责人的手机号对外公开,岗位设置公开,身份公开,办事地点公开。同时采取周积分、月考评措施,“飞检”、督查相结合,党员干部在基层干多干少,社区居民一目了然。此外,天目山街道还把为民办实事与年终评优、绩效考核、提拔使用直接挂钩。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街道2000多名党员干部共梳理各种疑难杂症、矛盾纠纷、动态苗头等问题3000多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见行动:“实事清单”变身“满意答卷”
基层一线成为姜堰区天目山街道党员干部展示作风成色、实干底色的大舞台。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率100%,急难之处,每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保垒,每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每件实事都干得精彩。

“阿姨,你的菜给你放在门口,垃圾我带走,你有需要,直接打电话叫我。”姜堰区天目山街道公园社区小顾姑娘在门外朗声说道。
2021年疫情期间,公园社区女子班,成了居民心中的“快递美女”,她们带领医务人员上门做核酸检测,帮助居民购买生活必备品,打印学生学习资料,社区居民称赞她们是“铿锵玫瑰”。
姜堰单塘河是区河道,位于天目山遗址西侧北岸,该河道新石器遗址东连姜溱河,西接中干河,全长1.1公里。由于年久失修,周边环境较差。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天目山街道启动了河道整治工作,日前已通过区级验收,整治后的河道不仅扮靓了城市颜值,而且也提升了防洪能力,昔日的“龙须沟”蝶变为集文化传承、水情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亲水综合体”,沿岸居民拍手称快。

服务企业,马不停蹄。优秀共产党员、姜堰区天目山街道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波,每月定期走访企业,收集梳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用工、技改、资金等问题,并形成问题清单,构建问题会商解决机制。疫情形势好转后,他主动为225家中小微企业申请复工,为3个新引进的亿元项目提前开工建设排解用地矛盾,他还带领经济发展局党员干部奋战在″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前沿。他说:“在关键时刻就要上得去,干得好,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正确政绩观,时刻不能忘记‘我是党员’。”

姜堰区天目山街道2000多名党员在“为民办实事”中奏响了“我是党员,跟我上”的华彩乐章。近200名党员被国家、省、市、区表彰为优秀党员。
据了解,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姜堰区在职党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参与率100%,党员领办实事项目26418个。姜堰区分两批建立办实事项目3130个,236个项目被确定为区级重点项目。党员干部每年办实事近3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