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新闻
2025年04月26日
新闻详情-首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预防和治疗

2019-05-09 10:28:12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预防和治疗

——对话市二人医副主任医师、呼吸科负责人潘家华

本报记者 李晓倩

 

专家档案

 

姓名:潘家华

职务: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负责人

专长: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呼吸危重症、气管镜的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成就:主持院级、市级研究课题两项,获得院级新技术引进奖5项,在省级杂志发表论文6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全天

 

李晓倩 摄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棘手、社会经济负担重,是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日前,记者采访了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呼吸科负责人潘家华,请他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相关知识。

记者: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病?该病有哪些发病原因?

潘家华: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确切病因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即环境因素)与内因(即个体易患因素)两类。外因包括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居室拥挤、营养较差及其他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相关联的因素有关)。内因包括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以及在怀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或儿童期由各种原因导致肺发育或生长不良的个体。

记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哪些症状?

潘家华:慢性咳嗽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病程发展可终身不愈,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当气道严重阻塞,通常仅有呼吸困难而不表现出咳嗽。

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性阻性肺疾病的主要症状,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但由于个体差异常,部分人可耐受。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的。

其他如疲乏、消瘦、焦虑等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严重时出现,但并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典型表现。

记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潘家华:常见并发症有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呼吸衰竭。常见合并症有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抑郁和焦虑、骨骼肌功能下降、代谢综合征和肺癌。这些合并症会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死亡率以及入院率,应对患者常规行相关检查,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记者:一旦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如何进行治疗和管理?

潘家华:1.稳定期治疗:可采用非药物治疗,如戒烟、运动或肺康复训练,接种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

2.康复治疗:理疗、高压负离子氧疗等对患者肺功能的康复有利。

3.心理调适:良好的心情有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加治疗的顺从性。

4.饮食调节: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吃肉、鱼、鸡蛋、牛奶、豆类、荞麦。吃饭时少说话,呼吸费力时吃得慢些。胖的人要减肥,瘦的人要加强营养,少食多餐。

5.长期家庭氧疗:如有呼吸衰竭建议长期低流量吸氧,每天超过15小时。

6.药物治疗:现有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的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以改善健康状态。吸入治疗为首选,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各种吸入器,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和效果,有助于患者坚持治疗。

7.急性加重期治疗

(1)吸氧目标是维持血氧饱和度达88%-92%。

(2)吸入短效的支气管扩张剂,如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

(3)全身糖皮质激素2014年GOLD指南更新版推荐甲强龙,连续用药5天。

(4)抗感染药物以下三种情况需要使用: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多,咳脓痰;脓痰增多,并有其他症状;需要机械通气。

记者:如何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

潘家华:1.戒烟。吸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还应减少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吸入。

2.减少室内空气污染。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空间燃烧生物燃料,如烧柴做饭、在室内生炉火取暖、被动吸烟等。

3.防治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注射流感疫苗;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治疗。

4.加强锻炼。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

5.呼吸功能锻炼。患者可通过做呼吸瑜珈、呼吸操、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功能锻炼、唱歌、吹口哨、吹笛子等进行肺功能锻炼。

6.耐寒能力锻炼。患者可采取从夏天开始用冷水洗脸、每天坚持户外活动等方式锻炼耐寒能力。

75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