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发党员干部的生命理性
党员干部要不做昏官、懒官、庸官、贪官!对此的认识,不光要有高度,从党的理想信念这一政治视角来看待,也可经由经济视角切入。
在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我们对“经济理性与生命理性”的探求无法回避。
何谓经济理性?经济学中,将人假设为经济理性人,追求特定情境下的利益最大。市场条件下,收入无论高、还是低,体现的是建立在市场交换关系基础上的分配正义。而对机关部门而言,并不遵循这样的逻辑,党员干部的待遇作为“价格”在调节供需关系、提升干事效率上作用相对不明显,故喻之为“铁饭碗”。对党员干部而言,可以躬身于这个岗位,也可以“保持能够随时离开的能力”。人总是要有追求的,选择了这个岗位,就意味着要“薄”经济理性,让自己置身市场之外;选择了这个岗位,就意味着要“厚”生命理性,比别人花费更多的心血来探求生命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官不发财”“为人民服务”,不光是信仰纪律的要求,也有制度设计的匹配。
何谓生命理性?对所有人而言,追求生命价值最大化才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理性”。比如,周恩来的鞠躬尽瘁、孔繁森的一心为民、马寅初的大义直言,比如,诸多追求生命价值的企业家、慈善家、教育家、艺术家,以及在我们身边默默奉献的许多同志,还有倡导力行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等等,在这些人身上、这些言行中都不同程度闪耀着生命理性的光芒,反之,“慵懒散”的机关病却是生命理性缺失的现实映射。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求解生命价值的理性意识需要进一步觉醒,这与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与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是同频共振。
市场经济中,“自利能够促进公益”,追求经济理性与追求生命理性,两者不是对立冲突的关系,其外在表现常常殊途同归。不同于前者的是,后者建立在信念信仰的基础上,是对经济理性的超越,能够更加持久、深远地激发服务社会的主观能动;不同于其他同志的是,党员干部追求生命理性,立足的是党的理想信念,境界必定高远。
对党员干部而言,我们不回避经济理性,但是不能忘却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倘若有了这样的认识,在价值取向面前,如何体现经济理性,怎样追求生命理性?岗位职责面前,是昏、懒、庸、贪,还是志向高远、奋发作为?这都不应成为问题。基于理想信念为源动力的理性追求,我们对事业的使命感、担当感也必将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