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品质、品牌”教育,创“教育之乡”特色!方针在“教育立区”讲坛上要求……
今天
姜堰举行
“教育立区”工作讲坛

此次,姜堰在全省
率先提出“教育立区”
围绕
办“品质、品牌”教育
创“教育之乡”特色
“十四五”期间
实现教育现代化、特色化和国际化
建成全国有名、省内一流
群众满意的教育高地
( 两品三化一高地 )
目标
进一步放大教育优势
擦亮教育金子招牌
奋力开启姜堰高质量教育发展新篇章

讲坛上
区委书记方针指出
图片
Q:“教育立区”根基在哪里?
A:源于发展基础、历史地位
01.教学质量高
02.教育经验多
03.教育生态好
姜堰中高考成绩一直领跑泰州,高考成绩全省领先,每年录取C9高校的学生都在90人以上。
姜中、二中、励才、城西、美校等学校远近闻名,引得外地学生慕名求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姜就读外地学生近七千人。
率先推出集团化办学、“区管校聘”等改革,促进了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大阅读”品牌将高考语文成绩从落后状况提升至全省领先水平,女足、男足屡次在国家省市大赛上斩金夺银,“新教育”实践在全国闯出了名气。
推出“校餐惠”食堂智慧监管、“阳光校资”监管、弹性上放学、弹性作业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先后被国家、省市点赞推广。
姜堰教育生态好得益于姜堰历届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三名”工程的持续打造、改革创新的“鲶鱼效应”、宽严相济的教育管理、崇文重教的优良传承。
Q:“教育立区”痛点怎么破?
A:唯有找准短板、补齐缺位

教育品牌的影响是深远的,品牌也是脆弱的,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危机感、紧迫感。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教育领域所有沉淀性和牵出性问题的解决。
Q:“教育立区”体系怎样立?
A:尤须固本强基、把握定位
我们所追求的“品质”
就是坚持内涵式提升,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提高现代化办学条件水平,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实现“4个100%”目标,即教育现代化水平达标率100%,教育资源配置达标率100%,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教育集团覆盖率100%,全面彰显姜堰教育的综合竞争力。
我们所追求的“品牌”
就是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三名工程”为主抓手,在办学质量和教育特色上下功夫,实现县级以上名校长占比40%、市级以上20%;县级以上名教师占比40%,市级以上20%;所有幼儿园达到省优质园标准,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标准化,所有高中创成4星级高中,办成1所以上一流国际学校,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上形成品牌影响力。
实施“教育立区”战略
关键要有
“立”的格局、“立”的举措

NO.1教师教风优势、办学模式优势、发展体系优势是姜堰教育的根本优势,必须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质量,牢牢守住质量兴教、质量立教的生命线。
NO.2姜堰教育要走向现代化,“钢”的短板必须补齐。要补好学位不足的短板,加强“十四五”期间新增学校的规划研究,让群众在家门口上到满意的学校;要补好品牌不优的短板,把”三名“工程建设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要补好监管缺位的短板,维护好山清水秀的教育生态。
NO.3教育均衡发展要与城镇化发展方向相一致,与未来城市空间功能布局相一致,要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助力。
NO.4抓教育的目的是树人,更要倚靠“人”来树,要引进优质师资,引活教师流动,引导安心从教,真正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
NO.5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也要借力发展,要鼓励引进来,提高办学水平;要大胆走出去,输出教育理念。
NO.6教育立区,“立”的是当下,更是城市未来,要尊重主体地位,减轻学校负担,强化办学保障,支持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放手把教学改革权、资源配置权、绩效评价权交给学校。
Q:“教育立区”工作怎么统?
A:更要众志成城、配合到位

区委将在区级层面成立“教育立区”领导小组,组建“立区办”,要不断完善教育决策机制,做到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区教育局要对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12项指标,一项一项排差距,一项一项抓落实;各镇街、各部门要把实施“教育立区”战略当作份内事,各镇街负责人要争当“教育书记”、“教育镇长”,真心实意支持教育发展;宣传部门要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教育立区”战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广大教师的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

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孙靓靓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她强调,全区上下要全力擦亮“姜堰教育”金招牌,紧紧围绕办“品质、品牌”教育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担当作为;要全力答好“六个突破”综合卷,突出设施建设、师德师风、人民群众满意度“三个基础”,围绕提高办学品质、提高教师待遇、提高品牌效应“三个提高”,在基础题、提高题、附加题这三种题型上动脑筋、得高分;要全力打出“系统发力”组合拳,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基层和学校调查研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持续放大“堰归来”品牌效应,助推姜堰教育高质量发展。

副区长章惠明,教育局、姜堰中学、姜堰二中、姜堰美校、励才实验学校、城西实验学校等部门(单位)围绕主题交流发言。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
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梦想希望
教育也是姜堰最大的名声
承载着几代人接力奋斗的心力心血
一个民生,一个名声
汇合在一起
就是
一座城市“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价值追求
延伸阅读

姜堰自古崇文重教,素有“教育之乡”美誉。“十三五”期间,姜堰创成“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区”“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江苏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江苏省家庭教育先进市(区)”。区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连续五年被评为“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单位”,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被教育部授予“县级优秀组织单位”,区教育局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全区现有江苏省特级教师21人,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37人,泰州市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0人,泰州市名校长7人,泰州市名教师23人,泰州市学科带头人112人,泰州市教学能手172人,泰州市教坛新秀222人,姜堰区名校长16人,姜堰区名教师94人,姜堰区学科带头人227人,姜堰区教学能手373人,姜堰区教坛新秀331人。在职教师职称正高级12人、高级1429人、中级2739人。

为解决教育布局不均衡的历史遗留问题,“十四五”期间,姜堰拟新、改扩建幼儿园16所、义务教育学校8所、高中5所,不断提高群众教育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