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堰区创设全省首支区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担保基金成效初显
为引导金融要素聚焦聚力新兴产业,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初,姜堰区在全省首创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担保基金。试运营一年以来,因支持目标明确、办理流程简便、多方联动补位、奖补激励给力,担保基金合作银行已达14家,对名录内60余家企业低息信贷投放近10亿元,其中新增投放5.72亿元,较好发挥了政府融资担保基金增信分险降费的效能。
一、把准产业方向,实施精准扶持。一是基金运作方向“明”。去年以来,该区抢抓国家加大“新基建”投资的政策机遇,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担保基金因时而立、应运而生,初始规模1亿元。二是入库企业质态“优”。该区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三年亿元以上竣工项目”三张清单为基础,综合企业信用评价情况,确定入库企业名单,并定期动态更新,目前在库企业206家。名录库企业产业新、成长性强、信用度高的特点,既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优质客户群,也提升了企业美誉度。三是基金扶持政策“新”。根据《姜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担保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合作银行自主对名录内企业低息放贷的,以“见单即保”方式,直接纳入基金担保范畴,提振了金融机构放贷信心,降低了轻资产、科创型企业的融资门槛,提高其融资便利度。

二、建立联结机制,壮大担保实力。一是高位嫁接、提升效能。坚持“相互依存、互为促进、共谋发展”的原则,引入省信保集团加盟,签订多方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大额风险共担机制,探索建立企业融资担保“白名单”制度,提高纳税前十强企业单笔授信额度,提升担保基金使用效能。目前,担保基金单笔1000万元以上业务全部纳入省再担保业务范畴,中来光电成为省信保集团加盟后首个受益企业,去年,该企业启动三期建设,总投资约35亿元,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纳税销售80亿元,根据企业项目建设需求,姜堰农商行及时放贷5000万元,目前项目已竣工投产。二是无缝对接、扩大优势。符合条件的1000万元以下业务,全部纳入市级担保基金范畴,区级财政对新增业务全额补贴担保费,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担保基金互补优势。

三、强化激励引导,放大政策效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助推“政银担”有机合作。一是控制利率降成本。明确贷款利率不高于同期LPR加100个基点的银行和免收入库企业担保费的担保公司,基金分别按实际贷款金额的1%和1%的年保费进行奖补,全年为企业减少融资成本近2000万元,带动新增销售23亿元,实现新增税收超亿元。二是增信分险添动力。名录内企业发生贷款净损失的,由担保基金承担30%;领导小组单独推荐项目,发生净损失的,由担保基金全额承担。疫情期间,该区东南环保公司对接了国电双维内蒙古电厂“省煤器”6800万元大订单,给企业购买原材料带来了极大资金压力,企业在缺少抵押物融资的情况下向区担保基金发出请求,基金合作银行及省再担保公司及时介入,迅速落实担保措施,为企业及时提供了2000万元低息无抵押贷款,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三是金融考核强激励。在《2020年姜堰区金融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中增设专项贷款投放考核,通过考核奖励及表彰先进,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打通金融活水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