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揽子“硬核”举措,一系列清晰目标,泰州姜堰再度擂响“工业强区”奋进战鼓
“工业强则姜堰强,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区’战略是头版头条、不可动摇。”3月26日,泰州市姜堰区召开“工业强区”推进大会,出台“工业强区”专项考评办法和低效、闲置工业用地整治提升行动方案等“硬核”举措,建立企业培大育强计划培育库,强势助推该区“工业强区”战略落地见效。与此同时,锚定“两争先”目标和“智造姜堰”定位,姜堰区定下今年工业战线“小目标”。
据了解,去年以来,围绕“工业强区”战略,姜堰区打出系列组合拳,统筹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亩均论英雄”改革、“链长制”、企业培大育强、“项目管家”服务、项目“飞地”、园区改革等工作,搭好了工业强区的“四梁八柱”,全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714亿元、增长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8.8%、7.3%,三项指标首次排名均列全市第一方阵,规上工业总数已达450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6家,创成省级服务贸易基地,荣获全国工业百强区称号。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充分依然是最大的区情,推进工业强区的短板仍然存在。”姜堰区委书记方针在会上作动员报告时一针见血地指出,“量”的突破不够、“质”的提升不够、“新”的动能不够是目前主要存在的“短板”。对此,方针表示,姜堰区通过精准把脉企业,对症下药,再出硬核措施——
印发2021年度“工业强区”专项考评办法和低效、闲置工业用地整治提升行动方案。考评办法实行百分制考核,镇(街道、园区)主要设经济运行、工业投资、“小升规”培育、培大育强、两化融合、节能降耗、“亩均论英雄”改革、产业链发展等十大类21项考核指标;考评经济服务部门重点在运行监测、培大育强、“亩均论英雄”改革、链长制工作协调推进及风险防范化解等方面。考核结果低于80分的年终不得评为服务工业经济先进单位。
低效、闲置工业用地整治提升行动方案,重点整治提升亩均税收低于3万元以下且占地3亩以上的工业企业,强化镇(街道、园区)责任,发挥属地和部门联动作用,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同、扶优汰劣、积极稳妥的工作原则,采取帮扶提升、倒逼规范、兼并重组、关停淘汰、合作转移等方式,制定“一企一策” 整治提升方案,盘活低效、闲置土地3500亩以上,力促3亩以上且亩均税收低于3万元的企业亩均税收、亩均产出同比提升30%以上,推进亩均税收6万元及8万元以下企业亩均税收、亩均产出同比提升20%以上。

不仅如此,姜堰还建立工业企业培大育强“111”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库,结合2020年度开票销售、入库税金等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近三年发展规划,遴选60家企业入库培育。这些企业将优先获得用地保障等政策福利和各部门的联动帮扶服务。
会上,姜堰区发布今年工业发展“小目标”:全部工业开票销售超800亿元、增长12%以上;规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和8%,工业投资增幅15%;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60个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0家,新增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15家、规上工业企业7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75%,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